首页 剧本创作 赛事活动 国家艺术基金 四川艺术基金 文艺评论 人才服务 创作人才 政策指导
党建园地
市州活动
首页   >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 │ “三听三看”里的历史回响与艺术传承:观川剧《欧阳修》有感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5-07-03    点击:28

三听三看里的历史回响与艺术传承:观川剧欧阳修有感

作者:吴元会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西南科技大学音乐表演专业负责人

西南科大四川天府新区创新研究院艺术研究所所长

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涪城区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6月27日和28日晚,成都城市音乐厅内川腔绕梁,由绵阳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涪城区委、区政府及市艺术剧院联合出品的原创川剧《欧阳修》在此首演。这部剧以独特的回忆笔法,回溯了“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跌宕起伏而又心怀天下的一生。

民间常言“听京剧、看川剧”,寥寥数字,却精准概括出了川剧在舞台表现上的独特魅力。川剧《欧阳修》的亮相,无疑是对这一说法的又一次有力印证。在首演中该剧展现出了“三个好听”与“三个好看”,准确诠释了川剧艺术的深厚底蕴。


微信图片_20250630113923.png


“三个好听”是指该剧的唱腔好听、旋律好听、打击乐好听。


唱腔是川剧艺术的核心,该剧剧中人物的唱腔严格遵循了川剧的传统唱法,将川剧独有的韵味展现了出来,给观众一种“很川剧”的感觉。以欧阳修为例,在撰写《醉翁亭记》和教导太学生的精彩唱段中,演员唱腔的音色沉稳扎实,气息运用自如,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力量。而在唱腔句末,那独具匠心的颤音处理,犹如利剑出鞘,瞬间迸发出强大的戏剧张力,展现了川剧唱腔中特有的张弛之美。再看欧阳修之母郑氏的唱腔,嗓音圆润,婉转悠扬,尤其是在画荻教子的唱段中,演员巧妙运用了川剧真假声结合的混声技巧,以高腔的大跨度音域,既保持了声音质地的坚实,又细腻入微地展现出了丰富的情感。这些极具川剧特色的唱腔,在演员们的精彩演绎下,让人们领略到了传统戏曲艺术历久弥新的独特魅力。

音乐旋律在剧中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宛如一条无形的丝线,串联起剧情的起承转合,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川剧《欧阳修》的音乐旋律非常出彩,无论是人物唱腔的旋律,还是乐器独奏时流淌出的音符,都紧密贴合剧情的发展。整个音乐旋律自然流畅,节奏精准明快,时而如潺潺溪流,诉说着人物内心的柔情与细腻;时而又如暴风骤雨般来得迅猛,将剧情的紧张与跌宕起伏加以呈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表现滁州之乐的场景时,作曲家大胆创新,巧妙地将黄梅戏和花鼓灯的旋律与节奏融入其中。滁州,即如今的安徽滁州市,黄梅戏是安徽的传统特色剧种,这一融合不仅巧妙再现了欧阳修在滁州为官期间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的历史,更为该剧的音乐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增强了作品的魅力,这也成为全剧音乐设计中的一大亮点。

打击乐在川剧艺术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堪称声学效果的灵魂所在。在《欧阳修》一剧中,打击乐的运用堪称精彩,尤其是在刻画人物内心复杂斗争时,更是展现出其强大的表现力。例如,当欧阳修陷入犹豫,纠结是否要提笔上书时,以及在欧母画荻教子的关键情节中,打击乐以刚猛有力、凌厉多变的节奏,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欧阳修内心的剧烈变化。急促的“乱劈柴”锣鼓点,宛如惊雷在夜空中炸裂,瞬间打破平静;密不透风的铙钹相互撞击,声音尖锐而急促,与小堂鼓如暴风骤雨般的密集鼓点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声浪,将人物内心的焦虑、惶恐、愤懑等复杂情绪具象化,如汹涌的潮水冲击着观众的心灵。而在节奏的突然转折处,休止符的运用又恰到好处,如同利剑高悬,给人以强烈的心理冲击,随后大锣发出沉闷而厚重的声响,精准地勾勒出欧阳修内心深处的震颤与艰难抉择。这种极具特色的川剧打击乐音效,在舞台上营造出震撼人心的效果,将人物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波澜和精神蜕变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剧中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成长。


微信图片_20250630113624.jpg


“三个好看”是指该剧的舞美好看、动作好看、剧情好看。


川剧《欧阳修》的舞美设计别具一格,整体风格简洁而不失精致,耐看且富有韵味。在舞台布置上,该剧并未追求奢华宏大的视觉效果,而是紧紧围绕每一幕剧情的需要,精心雕琢每一处细节。无论是三位学生满怀敬意的拜贺场景,还是欧母郑氏在涪江之畔画荻教子的感人画面,抑或是展现滁州之乐时的热闹欢腾场景,舞台布置都与剧情发展相得益彰。每一个场景的布置都为剧情的推进起到了良好的烘托作用,既不会过于繁杂而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又能精准地营造出所需要的氛围,让观众能更好地融入剧情之中。同时,剧中人物的服装搭配也很有考究,每一套服装都根据角色的身份、性格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精心设计,没有夸张之处,处处彰显着真实与得体。从欧阳修的儒雅服饰到欧母郑氏的端庄着装,再到其他角色各具特色的服装造型,都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观众能够通过服装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特点与气质。

剧中人物的动作设计同样可圈可点。从许州定情时男女主角之间情意绵绵的互动,演员们通过细腻的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将那份柔情蜜意展现得如诗如画;到千年龙虎榜太学之争时的激烈对抗,演员们的动作刚劲有力,充满张力,表现出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再到手书《醉翁亭记》时,演员以豪放自如的书写动作,将欧阳修的洒脱与才情展现。这些动作设计都精准地捕捉到了每个场景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通过演员们精湛的肢体动作表演,与唱腔、音乐等元素相互配合,使整个舞台表演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目睹欧阳修人生轨迹的徐徐展现。


微信图片_20250630113621.jpg


在剧情方面,川剧《欧阳修》的编排也非常巧妙。剧目以欧阳修与三位学生回忆往事的独特方式拉开序幕,这种叙事手法如同缓缓打开一本尘封的历史书卷,将欧阳修人生中的重要经历逐一呈现在观众面前。剧中既有对好友梅尧臣深切真挚的怀念之情,两人在文学与人生道路上相互切磋、相互扶持的画面跃然眼前;也有与挚友们把酒言欢、吟诗作对的欢乐友谊场景,展现出文人之间的高雅情趣与深厚情谊;还有与薛氏一见钟情的浪漫爱情故事,为剧情增添了一抹温柔的色彩;以及被贬后回到故乡绵州,在涪江之畔与母亲郑氏重温画荻教子的感人瞬间,母子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而在治理滁州时,欧阳修一心为民,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那浓浓的鱼水之情尽显其为官的担当与爱民之心;还有在面对太学生集体发难时,他疾言厉色,为国家选拔良才的大义之举,更是彰显出其作为政治家和大文豪的胸怀、胆识与才华。这些丰富多样的剧情通过巧妙的编排,相互交织,使整部剧的情节跌宕起伏,层次分明,不仅好看、经看,也耐看。

川剧《欧阳修》首演的成功具有多维的价值:其一,该剧以艺术化的叙事手法,立体呈现了“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政治智慧、文学造诣与艺术成就,实现了对历史人物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其二,通过欧阳修这一文化符号,诠释了中国历代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构建起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观众的情感共鸣;其三,以川剧这一国家级非遗为载体,将历史文脉与戏曲美学相融合,既为观众奉献了兼具观赏性与思想性的艺术佳品,也引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层思考。这种创作实践不仅为戏曲领域如何活化历史资源、彰显文化自信提供了参考样本,也印证了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代语境下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与创新空间。

期待未来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原创川剧作品,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舞台上持续绽放光彩,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的文化繁荣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文章经授权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三听三看里的历史回响与艺术传承:观川剧欧阳修有感

作者:吴元会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西南科技大学音乐表演专业负责人

西南科大四川天府新区创新研究院艺术研究所所长

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涪城区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6月27日和28日晚,成都城市音乐厅内川腔绕梁,由绵阳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涪城区委、区政府及市艺术剧院联合出品的原创川剧《欧阳修》在此首演。这部剧以独特的回忆笔法,回溯了“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跌宕起伏而又心怀天下的一生。

民间常言“听京剧、看川剧”,寥寥数字,却精准概括出了川剧在舞台表现上的独特魅力。川剧《欧阳修》的亮相,无疑是对这一说法的又一次有力印证。在首演中该剧展现出了“三个好听”与“三个好看”,准确诠释了川剧艺术的深厚底蕴。


微信图片_20250630113923.png


“三个好听”是指该剧的唱腔好听、旋律好听、打击乐好听。


唱腔是川剧艺术的核心,该剧剧中人物的唱腔严格遵循了川剧的传统唱法,将川剧独有的韵味展现了出来,给观众一种“很川剧”的感觉。以欧阳修为例,在撰写《醉翁亭记》和教导太学生的精彩唱段中,演员唱腔的音色沉稳扎实,气息运用自如,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力量。而在唱腔句末,那独具匠心的颤音处理,犹如利剑出鞘,瞬间迸发出强大的戏剧张力,展现了川剧唱腔中特有的张弛之美。再看欧阳修之母郑氏的唱腔,嗓音圆润,婉转悠扬,尤其是在画荻教子的唱段中,演员巧妙运用了川剧真假声结合的混声技巧,以高腔的大跨度音域,既保持了声音质地的坚实,又细腻入微地展现出了丰富的情感。这些极具川剧特色的唱腔,在演员们的精彩演绎下,让人们领略到了传统戏曲艺术历久弥新的独特魅力。

音乐旋律在剧中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宛如一条无形的丝线,串联起剧情的起承转合,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川剧《欧阳修》的音乐旋律非常出彩,无论是人物唱腔的旋律,还是乐器独奏时流淌出的音符,都紧密贴合剧情的发展。整个音乐旋律自然流畅,节奏精准明快,时而如潺潺溪流,诉说着人物内心的柔情与细腻;时而又如暴风骤雨般来得迅猛,将剧情的紧张与跌宕起伏加以呈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表现滁州之乐的场景时,作曲家大胆创新,巧妙地将黄梅戏和花鼓灯的旋律与节奏融入其中。滁州,即如今的安徽滁州市,黄梅戏是安徽的传统特色剧种,这一融合不仅巧妙再现了欧阳修在滁州为官期间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的历史,更为该剧的音乐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增强了作品的魅力,这也成为全剧音乐设计中的一大亮点。

打击乐在川剧艺术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堪称声学效果的灵魂所在。在《欧阳修》一剧中,打击乐的运用堪称精彩,尤其是在刻画人物内心复杂斗争时,更是展现出其强大的表现力。例如,当欧阳修陷入犹豫,纠结是否要提笔上书时,以及在欧母画荻教子的关键情节中,打击乐以刚猛有力、凌厉多变的节奏,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欧阳修内心的剧烈变化。急促的“乱劈柴”锣鼓点,宛如惊雷在夜空中炸裂,瞬间打破平静;密不透风的铙钹相互撞击,声音尖锐而急促,与小堂鼓如暴风骤雨般的密集鼓点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声浪,将人物内心的焦虑、惶恐、愤懑等复杂情绪具象化,如汹涌的潮水冲击着观众的心灵。而在节奏的突然转折处,休止符的运用又恰到好处,如同利剑高悬,给人以强烈的心理冲击,随后大锣发出沉闷而厚重的声响,精准地勾勒出欧阳修内心深处的震颤与艰难抉择。这种极具特色的川剧打击乐音效,在舞台上营造出震撼人心的效果,将人物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波澜和精神蜕变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剧中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成长。


微信图片_20250630113624.jpg


“三个好看”是指该剧的舞美好看、动作好看、剧情好看。


川剧《欧阳修》的舞美设计别具一格,整体风格简洁而不失精致,耐看且富有韵味。在舞台布置上,该剧并未追求奢华宏大的视觉效果,而是紧紧围绕每一幕剧情的需要,精心雕琢每一处细节。无论是三位学生满怀敬意的拜贺场景,还是欧母郑氏在涪江之畔画荻教子的感人画面,抑或是展现滁州之乐时的热闹欢腾场景,舞台布置都与剧情发展相得益彰。每一个场景的布置都为剧情的推进起到了良好的烘托作用,既不会过于繁杂而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又能精准地营造出所需要的氛围,让观众能更好地融入剧情之中。同时,剧中人物的服装搭配也很有考究,每一套服装都根据角色的身份、性格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精心设计,没有夸张之处,处处彰显着真实与得体。从欧阳修的儒雅服饰到欧母郑氏的端庄着装,再到其他角色各具特色的服装造型,都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观众能够通过服装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特点与气质。

剧中人物的动作设计同样可圈可点。从许州定情时男女主角之间情意绵绵的互动,演员们通过细腻的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将那份柔情蜜意展现得如诗如画;到千年龙虎榜太学之争时的激烈对抗,演员们的动作刚劲有力,充满张力,表现出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再到手书《醉翁亭记》时,演员以豪放自如的书写动作,将欧阳修的洒脱与才情展现。这些动作设计都精准地捕捉到了每个场景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通过演员们精湛的肢体动作表演,与唱腔、音乐等元素相互配合,使整个舞台表演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目睹欧阳修人生轨迹的徐徐展现。


微信图片_20250630113621.jpg


在剧情方面,川剧《欧阳修》的编排也非常巧妙。剧目以欧阳修与三位学生回忆往事的独特方式拉开序幕,这种叙事手法如同缓缓打开一本尘封的历史书卷,将欧阳修人生中的重要经历逐一呈现在观众面前。剧中既有对好友梅尧臣深切真挚的怀念之情,两人在文学与人生道路上相互切磋、相互扶持的画面跃然眼前;也有与挚友们把酒言欢、吟诗作对的欢乐友谊场景,展现出文人之间的高雅情趣与深厚情谊;还有与薛氏一见钟情的浪漫爱情故事,为剧情增添了一抹温柔的色彩;以及被贬后回到故乡绵州,在涪江之畔与母亲郑氏重温画荻教子的感人瞬间,母子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而在治理滁州时,欧阳修一心为民,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那浓浓的鱼水之情尽显其为官的担当与爱民之心;还有在面对太学生集体发难时,他疾言厉色,为国家选拔良才的大义之举,更是彰显出其作为政治家和大文豪的胸怀、胆识与才华。这些丰富多样的剧情通过巧妙的编排,相互交织,使整部剧的情节跌宕起伏,层次分明,不仅好看、经看,也耐看。

川剧《欧阳修》首演的成功具有多维的价值:其一,该剧以艺术化的叙事手法,立体呈现了“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政治智慧、文学造诣与艺术成就,实现了对历史人物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其二,通过欧阳修这一文化符号,诠释了中国历代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构建起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观众的情感共鸣;其三,以川剧这一国家级非遗为载体,将历史文脉与戏曲美学相融合,既为观众奉献了兼具观赏性与思想性的艺术佳品,也引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层思考。这种创作实践不仅为戏曲领域如何活化历史资源、彰显文化自信提供了参考样本,也印证了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代语境下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与创新空间。

期待未来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原创川剧作品,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舞台上持续绽放光彩,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的文化繁荣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文章经授权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编辑:四川省艺术创作促进中心(四川省艺术基金中心)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四川省艺术创作促进中心(四川省艺术基金中心)官网 © 2002-2025 蜀ICP备1102487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
四川省艺术创作促进中心(四川省艺术基金中心)官网
© 2002-2025 蜀ICP备11024876号-1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