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本创作 国家艺术基金 四川艺术基金 赛事活动 文艺评论 人才服务 创作人才 政策指导
党建园地
市州活动
首页   >  赛事活动  >  四川省戏剧小品(小戏)大赛
四川省第二十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韦刚:川剧创新演绎传统经典 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芒——评川剧小戏《西游·心途》《哪吒闹学》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5-06-21    点击:88

川剧创新演绎传统经典 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芒

——评川剧小戏《西游·心途》《哪吒闹学》

 

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韦刚

 

     6月17日下午,四川省第二十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决赛在巴人故里达州火热拉开帷幕,来自全省各地入围决赛的69部参赛作品在一方舞台展开激烈角逐,一幕幕精彩的表演无不生动展示着巴蜀大地近年来戏剧小品(小戏)创作的丰硕成果和艺术风貌。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此次演出的川剧小戏《西游·心途》和《哪吒闹学》,巧妙运用川剧艺术创新演绎家喻户晓的两个传统经典神话故事,主题鲜明独特表演精彩纷呈尽展川剧艺术魅力,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耀眼光芒。

一、主题鲜明 选材精妙

    川剧小戏《西游·心途》《哪吒闹学》在传统经典的选取上体现出深厚的文化考量和丰富的艺术价值。《西游·心途》选取《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这一经典情节进行改编,不仅让剧情充满强烈的戏剧冲突,而且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孙悟空的形象更加立体,不仅勇敢无畏而且具有“慧剑斩妄方得明,不教恶业洗佛星”的恒心和决心。

同时通过新增唐僧的内心独白和与孙悟空的深入对话,展现出唐僧从剧起时“就算妖精也是生命”的善恶不分到“割肉喂妖赎孽因”的执迷不悟,最后到“错把幻影作苍生,方知慈悲需慧灯”的人间清醒,深刻描绘出其内心曲折的心途,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还赋予了故事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如果善恶不分爱憎不明只会引来更多的伪善和真恶,让社会正气不足而邪气有余,让观众从现代视角重新审视经典故事。

 

西游戏途1.jpg

 

 

川剧小戏《哪吒闹学》以“闹海”故事为创作起点,同样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今年火爆上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后面简称《哪吒2》)风靡全球,更是将哪吒这一人物形象推上热搜和焦点。《哪吒闹学》讲述哪吒在陈塘关降妖除魔后,自认为有一身好武艺就不需要学习文化知识进而步入迷途,最后通过师长太乙真人为其支招,遇到学习困难时要“勤思辨,心放宽,学习烦恼多摆谈,父母老师是伙伴”,从而令哪吒迷途知返。


哪吒.jpg

 

    哪吒的故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揭示出少年儿童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厌学情绪,往往是由于死记硬背没有明白学习的重要意义,更没有找到学习的兴趣点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孩子与父母老师构建伙伴式的沟通与信任的重要性,为当今少年儿童的家校教育带来启迪和思考。

二、创新演绎 独具匠心

从艺术表现形式上看,川剧小戏《西游·心途》《哪吒闹学》巧妙地保留了传统川剧唱腔,尤其是高腔和灯调的运用,例如在《西游·心途》中,孙悟空、白骨精和唐僧的唱段多采用高腔,通过高腔的慷慨激昂展现出人物各自的内心情感,在《哪吒闹学》中则多处巧妙运用川剧灯调来表达人物内心,让表演充满生活气息。

 

 

《西游·心途》3.jpg

 

    在保留川剧传统唱腔和表演技巧的基础上,两部小戏又大胆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和舞台表现手法。例如,在《西游·心途》中,加入了原版西游记中人们熟悉的音乐旋律和节奏,使音乐更加动感而令观众倍感亲切,更能吸引年轻观众的耳朵。又如在孙悟空与白骨精对峙的场景中,音乐从传统的高腔逐渐过渡到带有现代电子音乐元素的节奏,这种音乐的融合不仅丰富了音乐表现力,还为剧情的展现增添了惊心动魄的紧张感和戏剧性。

在《哪吒闹学》中,该剧除保留传统川剧的碎步、踢腿等,还融入了现代舞蹈元素,使哪吒的表演更加灵动和富有活力,展现出少年儿童的活泼与朝气。语言方面除坚持传统川剧的念白方式外,还加入了动画电影《哪吒2》中人物的语言风格,如太乙真人口中的“娃娃,你不要以貌取人喔”“来打我噻”“急急如律令”等,这些诙谐幽默且极具四川普通话风味的语言,唤起了人们观看《哪吒2》的熟悉记忆,拉近了观众与川剧艺术的距离。

 

哪吒闹学1.jpg

 

三、表演精湛 精彩纷呈

在川剧小戏《西游·心途》中,孙悟空的饰演者、一级演员文冬无论是娴熟挥舞金箍棒还是扑跌翻腾的精彩打斗场面,都在保留川剧传统猴戏技巧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感的武术动作,使表演更加精彩和惊险,将其优秀武生演员的表演功底发挥得淋漓尽致,让该剧充满着川剧的“猴气”。白骨精原型的饰演者、二级演员刘茜在充满魔幻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曼妙舞动黑色披风、耍弄翎子和与孙悟空对阵的精彩武戏,让该剧又充满着川剧的“仙气”,也展示出其深厚扎实的刀马旦功夫。

 

西游戏途.jpg

 

    白骨精化身的饰演者、二级演员李玲琳一人分饰少女、老妇、老翁三个角色,无论是扮相,还是唱念做打都特别出色,通过展现白骨精化身一家老小三口“相依为命的人间烟火”,体现出川剧的“人气”。此外唐僧的儒雅文小生模样和猪八戒的诙谐幽默、沙僧的憨厚老实都表演得有板有眼而可圈可点。此外该剧巧妙运用变衣服、隐身术、飞坐莲上桌等川剧绝技来展示白骨精的魔幻变化也令观众大饱眼福,无不为川剧艺术的魅力而叹为观止。

    川剧小戏《哪吒闹学》中塑造的哪吒形象,与动画电影《哪吒2》中的黑眼圈、朝天鼻、鼓眼睛充满叛逆的魔童形象完全不同,该剧哪吒饰演者、优秀青年演员张琳俊美的扮相,灵动优美的台步、身段和手势以及娴熟的舞刀弄枪,展现出聪慧、顽皮、活泼可爱的川剧哪吒舞台形象,体现出川剧舞台独特的艺术魅力。

    李靖饰演者、一级演员康勇通过极富生活气息的语言,生动塑造出一位典型的耙耳朵怕老婆和“软弱爸爸”的四川男人形象,殷夫人饰演者、二级演员刘茜则运用声情并茂的唱念,成功塑造出一位为家庭为儿女操劳不息的女当家和“强势妈妈”形象,这样的家庭组合与川渝地区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家庭极为贴切,因而非常容易引起观众的心理共鸣。

 四、舞美服饰 美轮美奂

    川剧小戏《西游·心途》的舞美设计无论是灯光、烟火的巧妙运用,还是白骨精原型舞动黑色披风和头骨道具,都营造出神话故事特有的魔幻阴森而美轮美奂。在川剧小戏《哪吒闹学》的舞台布置中则透过古色古香的雕窗和八仙桌椅,展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书香气和生活气息。

    川剧在人物塑造上注重通过脸谱、服饰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西游·心途》和《哪吒闹学》中,人物形象依然保留了川剧传统的塑造方式。例如孙悟空的脸谱以白色为主色调,同时通过黑色、红色勾勒出眼睛和鼻子、嘴巴,以增强其威猛和灵动的形象‌,头帽服饰则保留了川剧猴戏的经典设计,以金黄色为主色调,再系上红色的围巾围裙,展现出其机智、勇敢和顽皮的性格。哪吒的形象则通过简练的发夹束发装扮和浅蓝色的主色调服饰,再配以莲花样式围巾围裙,展现出其干练、勇敢和顽皮的性格特点。

     除以上两部川剧小戏外,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此次还与四川师范大学合作推出川剧小戏《救猫》,运用传统川剧艺术与现代小品表演艺术相结合,创新演绎出一场紧张而又充满戏剧性的救猫行动,体现出人与动物和谐友爱共生共处的思想主题。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此次创排的川剧小戏,通过现代技术和表现手法让川剧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川剧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将激励更多的川剧创作者进行创新实践,不断推动川剧艺术的持续发展。传统文化只有在不断守正创新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从而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本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决赛通过承办方达州市多家媒体视频号线上直播,让没有到现场的戏剧小品(小戏)喜爱者也能观赏到精彩的表演,让本届赛事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甚至吸引了海外观众。笔者愚见,如果赛事直播能够根据剧情呈现变换远近镜头并同步配上字幕则观感更佳。

 

文章经授权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川剧创新演绎传统经典 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芒

——评川剧小戏《西游·心途》《哪吒闹学》

 

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韦刚

 

     6月17日下午,四川省第二十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决赛在巴人故里达州火热拉开帷幕,来自全省各地入围决赛的69部参赛作品在一方舞台展开激烈角逐,一幕幕精彩的表演无不生动展示着巴蜀大地近年来戏剧小品(小戏)创作的丰硕成果和艺术风貌。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此次演出的川剧小戏《西游·心途》和《哪吒闹学》,巧妙运用川剧艺术创新演绎家喻户晓的两个传统经典神话故事,主题鲜明独特表演精彩纷呈尽展川剧艺术魅力,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耀眼光芒。

一、主题鲜明 选材精妙

    川剧小戏《西游·心途》《哪吒闹学》在传统经典的选取上体现出深厚的文化考量和丰富的艺术价值。《西游·心途》选取《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这一经典情节进行改编,不仅让剧情充满强烈的戏剧冲突,而且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孙悟空的形象更加立体,不仅勇敢无畏而且具有“慧剑斩妄方得明,不教恶业洗佛星”的恒心和决心。

同时通过新增唐僧的内心独白和与孙悟空的深入对话,展现出唐僧从剧起时“就算妖精也是生命”的善恶不分到“割肉喂妖赎孽因”的执迷不悟,最后到“错把幻影作苍生,方知慈悲需慧灯”的人间清醒,深刻描绘出其内心曲折的心途,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还赋予了故事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如果善恶不分爱憎不明只会引来更多的伪善和真恶,让社会正气不足而邪气有余,让观众从现代视角重新审视经典故事。

 

西游戏途1.jpg

 

 

川剧小戏《哪吒闹学》以“闹海”故事为创作起点,同样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今年火爆上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后面简称《哪吒2》)风靡全球,更是将哪吒这一人物形象推上热搜和焦点。《哪吒闹学》讲述哪吒在陈塘关降妖除魔后,自认为有一身好武艺就不需要学习文化知识进而步入迷途,最后通过师长太乙真人为其支招,遇到学习困难时要“勤思辨,心放宽,学习烦恼多摆谈,父母老师是伙伴”,从而令哪吒迷途知返。


哪吒.jpg

 

    哪吒的故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揭示出少年儿童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厌学情绪,往往是由于死记硬背没有明白学习的重要意义,更没有找到学习的兴趣点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孩子与父母老师构建伙伴式的沟通与信任的重要性,为当今少年儿童的家校教育带来启迪和思考。

二、创新演绎 独具匠心

从艺术表现形式上看,川剧小戏《西游·心途》《哪吒闹学》巧妙地保留了传统川剧唱腔,尤其是高腔和灯调的运用,例如在《西游·心途》中,孙悟空、白骨精和唐僧的唱段多采用高腔,通过高腔的慷慨激昂展现出人物各自的内心情感,在《哪吒闹学》中则多处巧妙运用川剧灯调来表达人物内心,让表演充满生活气息。

 

 

《西游·心途》3.jpg

 

    在保留川剧传统唱腔和表演技巧的基础上,两部小戏又大胆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和舞台表现手法。例如,在《西游·心途》中,加入了原版西游记中人们熟悉的音乐旋律和节奏,使音乐更加动感而令观众倍感亲切,更能吸引年轻观众的耳朵。又如在孙悟空与白骨精对峙的场景中,音乐从传统的高腔逐渐过渡到带有现代电子音乐元素的节奏,这种音乐的融合不仅丰富了音乐表现力,还为剧情的展现增添了惊心动魄的紧张感和戏剧性。

在《哪吒闹学》中,该剧除保留传统川剧的碎步、踢腿等,还融入了现代舞蹈元素,使哪吒的表演更加灵动和富有活力,展现出少年儿童的活泼与朝气。语言方面除坚持传统川剧的念白方式外,还加入了动画电影《哪吒2》中人物的语言风格,如太乙真人口中的“娃娃,你不要以貌取人喔”“来打我噻”“急急如律令”等,这些诙谐幽默且极具四川普通话风味的语言,唤起了人们观看《哪吒2》的熟悉记忆,拉近了观众与川剧艺术的距离。

 

哪吒闹学1.jpg

 

三、表演精湛 精彩纷呈

在川剧小戏《西游·心途》中,孙悟空的饰演者、一级演员文冬无论是娴熟挥舞金箍棒还是扑跌翻腾的精彩打斗场面,都在保留川剧传统猴戏技巧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感的武术动作,使表演更加精彩和惊险,将其优秀武生演员的表演功底发挥得淋漓尽致,让该剧充满着川剧的“猴气”。白骨精原型的饰演者、二级演员刘茜在充满魔幻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曼妙舞动黑色披风、耍弄翎子和与孙悟空对阵的精彩武戏,让该剧又充满着川剧的“仙气”,也展示出其深厚扎实的刀马旦功夫。

 

西游戏途.jpg

 

    白骨精化身的饰演者、二级演员李玲琳一人分饰少女、老妇、老翁三个角色,无论是扮相,还是唱念做打都特别出色,通过展现白骨精化身一家老小三口“相依为命的人间烟火”,体现出川剧的“人气”。此外唐僧的儒雅文小生模样和猪八戒的诙谐幽默、沙僧的憨厚老实都表演得有板有眼而可圈可点。此外该剧巧妙运用变衣服、隐身术、飞坐莲上桌等川剧绝技来展示白骨精的魔幻变化也令观众大饱眼福,无不为川剧艺术的魅力而叹为观止。

    川剧小戏《哪吒闹学》中塑造的哪吒形象,与动画电影《哪吒2》中的黑眼圈、朝天鼻、鼓眼睛充满叛逆的魔童形象完全不同,该剧哪吒饰演者、优秀青年演员张琳俊美的扮相,灵动优美的台步、身段和手势以及娴熟的舞刀弄枪,展现出聪慧、顽皮、活泼可爱的川剧哪吒舞台形象,体现出川剧舞台独特的艺术魅力。

    李靖饰演者、一级演员康勇通过极富生活气息的语言,生动塑造出一位典型的耙耳朵怕老婆和“软弱爸爸”的四川男人形象,殷夫人饰演者、二级演员刘茜则运用声情并茂的唱念,成功塑造出一位为家庭为儿女操劳不息的女当家和“强势妈妈”形象,这样的家庭组合与川渝地区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家庭极为贴切,因而非常容易引起观众的心理共鸣。

 四、舞美服饰 美轮美奂

    川剧小戏《西游·心途》的舞美设计无论是灯光、烟火的巧妙运用,还是白骨精原型舞动黑色披风和头骨道具,都营造出神话故事特有的魔幻阴森而美轮美奂。在川剧小戏《哪吒闹学》的舞台布置中则透过古色古香的雕窗和八仙桌椅,展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书香气和生活气息。

    川剧在人物塑造上注重通过脸谱、服饰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西游·心途》和《哪吒闹学》中,人物形象依然保留了川剧传统的塑造方式。例如孙悟空的脸谱以白色为主色调,同时通过黑色、红色勾勒出眼睛和鼻子、嘴巴,以增强其威猛和灵动的形象‌,头帽服饰则保留了川剧猴戏的经典设计,以金黄色为主色调,再系上红色的围巾围裙,展现出其机智、勇敢和顽皮的性格。哪吒的形象则通过简练的发夹束发装扮和浅蓝色的主色调服饰,再配以莲花样式围巾围裙,展现出其干练、勇敢和顽皮的性格特点。

     除以上两部川剧小戏外,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此次还与四川师范大学合作推出川剧小戏《救猫》,运用传统川剧艺术与现代小品表演艺术相结合,创新演绎出一场紧张而又充满戏剧性的救猫行动,体现出人与动物和谐友爱共生共处的思想主题。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此次创排的川剧小戏,通过现代技术和表现手法让川剧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川剧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将激励更多的川剧创作者进行创新实践,不断推动川剧艺术的持续发展。传统文化只有在不断守正创新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从而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本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决赛通过承办方达州市多家媒体视频号线上直播,让没有到现场的戏剧小品(小戏)喜爱者也能观赏到精彩的表演,让本届赛事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甚至吸引了海外观众。笔者愚见,如果赛事直播能够根据剧情呈现变换远近镜头并同步配上字幕则观感更佳。

 

文章经授权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编辑:四川省艺术创作促进中心(四川省艺术基金中心)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四川省艺术创作促进中心(四川省艺术基金中心)官网 © 2002-2025 蜀ICP备11024876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成153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
四川省艺术创作促进中心(四川省艺术基金中心)官网
© 2002-2025 蜀ICP备11024876号-1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成153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