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本创作 国家艺术基金 四川艺术基金 赛事活动 文艺评论 人才服务 创作人才 政策指导
党建园地
市州活动
首页   >  文艺评论
第二届四川艺术节“一戏一评•专家评论”(九)
   发布时间:2019-08-28    点击:5455


好作品的底气来自真诚

——谈新编现代京剧《陈毅回川》


                                            李牧雨


7月18日,第二届四川艺术节隆重推出一台好戏,新编现代京剧《陈毅回川》再次在蓉城上演。剧场内座无虚席,观众掌声不断,叫好声时时响起,演员谢幕之后大家久久不愿离去。四川观众如此热爱一部京剧,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有些恍惚——成都的戏曲舞台上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发自肺腑的掌声和彩声了。

其实,早在2017年8月,我与该剧编剧之一、成都市京剧院创作研究室主任曹顺成在甘孜采风时就曾听他谈起过《陈毅回川》的创作初衷、筹备情况,说实话,顺成谈到该项目的时候越是兴奋,我就越是充满疑虑。用宏大的舞台去叙述一个相对时代来说已经显得陈旧和单一的题材,是不是一次明智之举?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共和国开国元勋陈毅同志曾有一次短暂的回乡之旅。他的老家四川乐至县,当时也卷入全国从上到下的大跃进风暴中,毁林伐树、大炼钢铁、砸锅进食堂,官员浮夸风盛行,向来富足的成都平原竟然饿莩满地。陈毅在回乡短短的三天里向当地部分领导和群众了解到真实的社会惨状,痛心疾首,愤而向中央上书,力陈民生疾苦、恳请实事求是解决四川人民的生存困境。这个剧情,不可讳言,其时代感和思想价值已经前置,今天再来讨论这个故事的意义,旧瓶装新酒,怎么样置换这瓶“新”酒,让人不免为主创团队捏一把汗。

但是,接下来的演出让我打消了之前所有的疑虑。

该剧的成功,来源于三重真诚。

第一重,在于主创人员艺术观、价值观的真诚。

成都市京剧团请来了著名剧作家谭愫先生担纲第一编剧。谭愫先生以川剧《山杠爷》、《活鬼》、《槐花几时开》蜚声剧坛,尤其是代表作1995年的作品《山杠爷》,先后囊括全国各项大奖,被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现代戏经典作品。谭愫一直坚持着他雷打不动的戏剧创作“谭式三原则”:一、剧作中蕴含的思想分量;二、塑造独特的戏剧人物;三,作品中一定要有戏有情。当年让他在全国剧坛形成轰动性影响的《山杠爷》一剧,就以严肃认真面对社会真实从而实现了艰难的题材超越的创作态度,获得了专家学者以及观众的认可,从而形成谭愫特有的真诚、勇敢、深刻、庄严的正剧风格。在准备陈毅同志生平素材的同时,谭愫调动了丰厚的生活积累和创作经验。1958年大跃进前后,十四五岁的谭愫也真切地“投入”到大炼钢铁的洪流之中,砍来木头,通宵熬夜大炼钢铁,结果炼出来的黑乎乎的东西还不如原来的铁锅铁铲。这些荒唐丑恶的历史记忆让他深痛恶绝,陈毅的愤怒、痛苦他感同身受,基层领导的浮夸、谄媚让他记忆深刻。陈毅回乡,看到了真相,激发了真情,更重要的是,在人人自危的时代氛围里说出了真话,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敢于直面现实、坚持真理的高尚情操。谭愫在剧里坚持一个剧作家的良心,不回避历史,不回避矛盾,讲真事,说真话,这可贵的创作初衷,保证了《陈毅回川》的凛然正气、感人风骨。福柯说过,讲真话“是一种让说话者冒着拿他的生存作赌注的危险说出的真实话语”;无论中外,敢讲真话都需要极大的勇气,有时甚至需要极硬的骨气”(季羡林语)。历史上,因为讲真话而受迫害、遭厄运的人还少吗?在当前舞台上充斥着跟风剧、活报剧、马屁剧的时代,陈毅同志讲真话的品格延续到这部作品中,被编剧们完整地继承下来,成为这部戏的纯真血脉,它首次亮相就得到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和高度肯定,这毫不意外。

中青年编剧谭昕和曹顺成倾力加盟,他们贡献了青春的视角和新鲜的创意,使这部戏生机勃勃,既有坚硬的骨干又有丰沛的血肉。

第二重,导演的真诚。

导演胡筱坪已经不是第一次跟成都市京剧团合作。这位中国戏剧舞台上著作等身、获奖无数的导演在上海越剧院以艺术总监的身份退休前,一直在院内决策剧本投排时坚持一种中国剧坛罕见的“高配标准”,即以上海越剧院的国家大院、大剧种身份,他坚持只排三种戏:中外经典名剧、中外经典著作、当代著名作家作品。他这样的坚持,使上海越剧院保持了自己的经典地位和行内标准。还记得2012年电视剧《甄嬛传》播得正火,全国可谓家喻户晓,这时候有编剧马上跟进,创作了越剧剧本,想在院里投排越剧版《甄嬛传》,预测观众一定火爆。在创作会上,胡筱坪提出了自己的否定意见,他认为,这样的通俗题材剧在电视台播放也就罢了,在上海越剧院的舞台上,它既不符合“经典”,也不是“名家名作”,更不具备深刻与庄严、人性与艺术等投排标准,因此,此剧放弃投排。在拿到《陈毅回川》的剧本之后,他很兴奋,终于,一个阳刚的、坚硬的戏核来到他面前,一生刚直磊落有慷慨侠义之风的胡筱坪,终于等到了适合他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式的强大气场。二度创造与剧本之间接通了精气神的通道,合适的剧本遇到了合适的导演。他多次到成都,下基层采访,与编剧、演员们磨戏、排练,把自己对陈毅的理解与敬仰投入到剧本之中,终于使《陈毅回川》精彩亮相。

 第三重真诚,缘于演员们的真诚。

这一版的陈毅由成都市京剧研究院净行演员张辉扮演。张辉主工铜锤花脸,毕业于江苏省戏剧学校,师从韩俊鸣老师,2008年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长春为师,是近年来成都市川剧院斩露头角的优秀演员,他常演的剧目有《铡包勉·赤桑镇》、《大··二》、《遇皇后·打龙袍》、《铡美案》、《赵氏孤儿》、《将相和》等剧目。2009年参加第四届江苏戏剧奖·红梅奖,荣获了一等奖,2010年参加由中央电视台、梅兰芳大剧院、国家京剧院主办的国庆七天·群星闪耀京剧《红色经典》大汇演,20116月纪念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演出《赵氏孤儿》,饰演魏绛。2014年举办张辉个人京剧专场,全本《包龙图》。2014年参演新编近代历史京剧《镜海魂》,担任主演许知进。201411月《镜海魂》参加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2015年元月《镜海魂》参加澳门回归十五周年庆典演出。这一系列的大戏进一步锤炼了张辉的演技,把他推到了一个能独挡一面的平台上。艺术节开幕在即,京剧院把陈毅的重任放到了他的肩上。塑造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如果不像,观众会不买帐。张辉先从陈毅的生平、故事去细细品味,尽力揣摩,努力靠近陈毅同志平易近人、不忘初心、永葆共产党员的使命与责任、感人至深的内心世界。他一遍又一遍地细读剧本,尽可能多地寻找到陈毅同志的传记、历史资料,不求还原,努力追求神似。他曾经说过,在饰演陈毅元帅的过程中,对我个人的挑战相当多。首先就是人物形象的问题,年纪、发型、身材,这些都需要在人物造型上下功夫,每场演出造型化妆都不低于三小时。剃光头粘头套,穿上比基尼式的假肚子,每场演出结束,几乎全身湿透,头皮发麻。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贴近陈毅元帅生活中形象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在排演中,还必须紧靠人物和当时的环境需要,剧中出现的人物有多重身份,国家总理的身份,丈夫的身份,儿子的身份,在剧中都必须通过表演一一把握清楚。情绪不能过,更不能小,分寸的把控十分困难。陈毅从开场时的离开成都再到本剧的结尾,六场大戏从头唱到尾,这对演员的要求是相当苛刻的,可以说,这个形象是我在从艺以来遇到过的最吃重、最难演的角色。在剧中,由于陈毅元帅身份的特殊性,表演不能太过于程式化,但又不能丢掉京剧的根本。剧中唱腔优美,煽情,铿锵有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场的见师娘与第六场的离乐至,算得上是全剧的核心唱段见师娘一段,华彩重头,感人肺腑,离乐至一段,汪洋奔放,激情澎湃。全剧的唱腔设计现代而又传统,既有京剧的浓郁味道,又符合现代人的欣赏习惯,通过京剧特有的节奏板式变化,使得全剧唱腔委婉动听,赢得观众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和喝彩。张辉在塑造这个角色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厚的艺术经验,也得到了来自人物灵魂的高尚滋养,他的艺术境界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对于其他演员来说,经历的磨戏过程和主演是一样的。排练之前,主创人员都前往乐至采访,搜集了大量丰富的创作素材。所有人不但做了大量的准备功课,还按胡导演的要求,以纯正的戏剧创作模式,针对自己演出的角色写了人物小传,加深对角色的理解。

艺术节上,《陈毅回川》再次大放异彩,收获了观众的高度肯定。

就这样,真诚地做人,真诚地做戏,三重真诚,终于铸就了一台好戏,一部佳作。

愿我们的舞台上,涌现出更多这样贴近大地、贴近百姓、贴近艺术的真诚之作。

 


作者:李牧雨  (四川省文联一级作家,影视编剧



好作品的底气来自真诚

——谈新编现代京剧《陈毅回川》


                                            李牧雨


7月18日,第二届四川艺术节隆重推出一台好戏,新编现代京剧《陈毅回川》再次在蓉城上演。剧场内座无虚席,观众掌声不断,叫好声时时响起,演员谢幕之后大家久久不愿离去。四川观众如此热爱一部京剧,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有些恍惚——成都的戏曲舞台上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发自肺腑的掌声和彩声了。

其实,早在2017年8月,我与该剧编剧之一、成都市京剧院创作研究室主任曹顺成在甘孜采风时就曾听他谈起过《陈毅回川》的创作初衷、筹备情况,说实话,顺成谈到该项目的时候越是兴奋,我就越是充满疑虑。用宏大的舞台去叙述一个相对时代来说已经显得陈旧和单一的题材,是不是一次明智之举?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共和国开国元勋陈毅同志曾有一次短暂的回乡之旅。他的老家四川乐至县,当时也卷入全国从上到下的大跃进风暴中,毁林伐树、大炼钢铁、砸锅进食堂,官员浮夸风盛行,向来富足的成都平原竟然饿莩满地。陈毅在回乡短短的三天里向当地部分领导和群众了解到真实的社会惨状,痛心疾首,愤而向中央上书,力陈民生疾苦、恳请实事求是解决四川人民的生存困境。这个剧情,不可讳言,其时代感和思想价值已经前置,今天再来讨论这个故事的意义,旧瓶装新酒,怎么样置换这瓶“新”酒,让人不免为主创团队捏一把汗。

但是,接下来的演出让我打消了之前所有的疑虑。

该剧的成功,来源于三重真诚。

第一重,在于主创人员艺术观、价值观的真诚。

成都市京剧团请来了著名剧作家谭愫先生担纲第一编剧。谭愫先生以川剧《山杠爷》、《活鬼》、《槐花几时开》蜚声剧坛,尤其是代表作1995年的作品《山杠爷》,先后囊括全国各项大奖,被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现代戏经典作品。谭愫一直坚持着他雷打不动的戏剧创作“谭式三原则”:一、剧作中蕴含的思想分量;二、塑造独特的戏剧人物;三,作品中一定要有戏有情。当年让他在全国剧坛形成轰动性影响的《山杠爷》一剧,就以严肃认真面对社会真实从而实现了艰难的题材超越的创作态度,获得了专家学者以及观众的认可,从而形成谭愫特有的真诚、勇敢、深刻、庄严的正剧风格。在准备陈毅同志生平素材的同时,谭愫调动了丰厚的生活积累和创作经验。1958年大跃进前后,十四五岁的谭愫也真切地“投入”到大炼钢铁的洪流之中,砍来木头,通宵熬夜大炼钢铁,结果炼出来的黑乎乎的东西还不如原来的铁锅铁铲。这些荒唐丑恶的历史记忆让他深痛恶绝,陈毅的愤怒、痛苦他感同身受,基层领导的浮夸、谄媚让他记忆深刻。陈毅回乡,看到了真相,激发了真情,更重要的是,在人人自危的时代氛围里说出了真话,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敢于直面现实、坚持真理的高尚情操。谭愫在剧里坚持一个剧作家的良心,不回避历史,不回避矛盾,讲真事,说真话,这可贵的创作初衷,保证了《陈毅回川》的凛然正气、感人风骨。福柯说过,讲真话“是一种让说话者冒着拿他的生存作赌注的危险说出的真实话语”;无论中外,敢讲真话都需要极大的勇气,有时甚至需要极硬的骨气”(季羡林语)。历史上,因为讲真话而受迫害、遭厄运的人还少吗?在当前舞台上充斥着跟风剧、活报剧、马屁剧的时代,陈毅同志讲真话的品格延续到这部作品中,被编剧们完整地继承下来,成为这部戏的纯真血脉,它首次亮相就得到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和高度肯定,这毫不意外。

中青年编剧谭昕和曹顺成倾力加盟,他们贡献了青春的视角和新鲜的创意,使这部戏生机勃勃,既有坚硬的骨干又有丰沛的血肉。

第二重,导演的真诚。

导演胡筱坪已经不是第一次跟成都市京剧团合作。这位中国戏剧舞台上著作等身、获奖无数的导演在上海越剧院以艺术总监的身份退休前,一直在院内决策剧本投排时坚持一种中国剧坛罕见的“高配标准”,即以上海越剧院的国家大院、大剧种身份,他坚持只排三种戏:中外经典名剧、中外经典著作、当代著名作家作品。他这样的坚持,使上海越剧院保持了自己的经典地位和行内标准。还记得2012年电视剧《甄嬛传》播得正火,全国可谓家喻户晓,这时候有编剧马上跟进,创作了越剧剧本,想在院里投排越剧版《甄嬛传》,预测观众一定火爆。在创作会上,胡筱坪提出了自己的否定意见,他认为,这样的通俗题材剧在电视台播放也就罢了,在上海越剧院的舞台上,它既不符合“经典”,也不是“名家名作”,更不具备深刻与庄严、人性与艺术等投排标准,因此,此剧放弃投排。在拿到《陈毅回川》的剧本之后,他很兴奋,终于,一个阳刚的、坚硬的戏核来到他面前,一生刚直磊落有慷慨侠义之风的胡筱坪,终于等到了适合他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式的强大气场。二度创造与剧本之间接通了精气神的通道,合适的剧本遇到了合适的导演。他多次到成都,下基层采访,与编剧、演员们磨戏、排练,把自己对陈毅的理解与敬仰投入到剧本之中,终于使《陈毅回川》精彩亮相。

 第三重真诚,缘于演员们的真诚。

这一版的陈毅由成都市京剧研究院净行演员张辉扮演。张辉主工铜锤花脸,毕业于江苏省戏剧学校,师从韩俊鸣老师,2008年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长春为师,是近年来成都市川剧院斩露头角的优秀演员,他常演的剧目有《铡包勉·赤桑镇》、《大··二》、《遇皇后·打龙袍》、《铡美案》、《赵氏孤儿》、《将相和》等剧目。2009年参加第四届江苏戏剧奖·红梅奖,荣获了一等奖,2010年参加由中央电视台、梅兰芳大剧院、国家京剧院主办的国庆七天·群星闪耀京剧《红色经典》大汇演,20116月纪念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演出《赵氏孤儿》,饰演魏绛。2014年举办张辉个人京剧专场,全本《包龙图》。2014年参演新编近代历史京剧《镜海魂》,担任主演许知进。201411月《镜海魂》参加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2015年元月《镜海魂》参加澳门回归十五周年庆典演出。这一系列的大戏进一步锤炼了张辉的演技,把他推到了一个能独挡一面的平台上。艺术节开幕在即,京剧院把陈毅的重任放到了他的肩上。塑造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如果不像,观众会不买帐。张辉先从陈毅的生平、故事去细细品味,尽力揣摩,努力靠近陈毅同志平易近人、不忘初心、永葆共产党员的使命与责任、感人至深的内心世界。他一遍又一遍地细读剧本,尽可能多地寻找到陈毅同志的传记、历史资料,不求还原,努力追求神似。他曾经说过,在饰演陈毅元帅的过程中,对我个人的挑战相当多。首先就是人物形象的问题,年纪、发型、身材,这些都需要在人物造型上下功夫,每场演出造型化妆都不低于三小时。剃光头粘头套,穿上比基尼式的假肚子,每场演出结束,几乎全身湿透,头皮发麻。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贴近陈毅元帅生活中形象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在排演中,还必须紧靠人物和当时的环境需要,剧中出现的人物有多重身份,国家总理的身份,丈夫的身份,儿子的身份,在剧中都必须通过表演一一把握清楚。情绪不能过,更不能小,分寸的把控十分困难。陈毅从开场时的离开成都再到本剧的结尾,六场大戏从头唱到尾,这对演员的要求是相当苛刻的,可以说,这个形象是我在从艺以来遇到过的最吃重、最难演的角色。在剧中,由于陈毅元帅身份的特殊性,表演不能太过于程式化,但又不能丢掉京剧的根本。剧中唱腔优美,煽情,铿锵有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场的见师娘与第六场的离乐至,算得上是全剧的核心唱段见师娘一段,华彩重头,感人肺腑,离乐至一段,汪洋奔放,激情澎湃。全剧的唱腔设计现代而又传统,既有京剧的浓郁味道,又符合现代人的欣赏习惯,通过京剧特有的节奏板式变化,使得全剧唱腔委婉动听,赢得观众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和喝彩。张辉在塑造这个角色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厚的艺术经验,也得到了来自人物灵魂的高尚滋养,他的艺术境界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对于其他演员来说,经历的磨戏过程和主演是一样的。排练之前,主创人员都前往乐至采访,搜集了大量丰富的创作素材。所有人不但做了大量的准备功课,还按胡导演的要求,以纯正的戏剧创作模式,针对自己演出的角色写了人物小传,加深对角色的理解。

艺术节上,《陈毅回川》再次大放异彩,收获了观众的高度肯定。

就这样,真诚地做人,真诚地做戏,三重真诚,终于铸就了一台好戏,一部佳作。

愿我们的舞台上,涌现出更多这样贴近大地、贴近百姓、贴近艺术的真诚之作。

 


作者:李牧雨  (四川省文联一级作家,影视编剧


编辑:四川省剧目工作室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四川省艺术创作促进中心(四川省艺术基金中心)官网 © 2002-2025 蜀ICP备1102487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
四川省艺术创作促进中心(四川省艺术基金中心)官网
© 2002-2025 蜀ICP备11024876号-1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