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本创作 国家艺术基金 四川艺术基金 赛事活动 文艺评论 人才服务 创作人才 政策指导
党建园地
市州活动
首页   >  评论与研究
浓郁的生活气息 清新的现代川剧
作者:樊明君    发布时间:2018-11-05    点击:3980

2018年11月2日晚,四川省歌舞剧院剧场,第四届川剧节迎来开幕式后第一个登场亮相的大戏,由合江县川剧团创作演出的原创现代川剧《乌蒙山脊梁》在满场观众兴趣盎然的欢声笑语中完美呈现。

小剧团、大情怀、正能量,川剧《乌蒙山脊梁》通过扶贫书记张东海一家三代人的传奇故事,歌颂脱贫攻坚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展现当代农村群众励志自强、脱贫致富的时代精神。

该剧11月2号晚上在川剧节上的完美呈现,获得观众广泛好评和专家高度点赞,剧场里掌声、笑声不断的热烈效果和受剧场感动无声抽泣的落针可闻,都充分验证了这是一台编剧、导演、表演、音乐都有出彩的好戏。

编剧,《乌蒙山脊梁》编剧张波以亲身经历的生活基础、丰富的情感积累和深厚的创作功底,把“修路、迁坟与祖孙三代为青瓦村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而生生不息的奋斗情怀”有机交织在一起,使全剧的故事避免了单写“要致富先修路”的俗套,同时把修路与迁红军坟关联起来,并由此展开矛盾冲突、设置故事悬念,并以祖孙三代人同场隔空对唱的心灵承续完成对全剧主题的深华,使该剧从纯粹的扶贫题材升华到了对社会进步脊梁的歌颂这一深刻题旨上来,可谓妙笔连连。

导演,该剧难能可贵的是导演蔡少波以丰富的川剧表现手段,将写意、虚拟、象征、程式等川剧本体元素有机而又不动声色地融入到剧中,使得这这台现代戏成为了一台川剧,一台充满生活气息和民间戏趣的纯粹川剧,与近些年在戏剧舞台上出现的不少“加唱话剧”式的川剧有了可喜的不同,在《乌蒙山脊梁》这台戏中,有唱念做打、有载歌载舞、有隔空对话,有跑圆场翻山越岭的自由时空,有三五步走遍全村、六七人一众村民的写意表达。四男四女八个贯穿全剧的村民甲乙丙丁,体现了传统戏曲对称、统一、和谐、平衡的美学特性。生活气息浓郁,风趣幽默清新。

主演,在剧中扮演扶贫书记张东海的王耀超,演员与角色年龄相近,在舞台上的表演几近本色,自然清新而又颇具川剧表演程式范,王耀超的嗓音敞亮而又具有较强的高音共鸣,清脆的唱念和自然松弛的表演使张东海这个舞台人物形象更加的可爱可亲,给人感觉就是一个邻家弟娃,而不是“高大上”的扶贫书记,王耀超在该剧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实为难得。

扮演李桂英的张晓红运用传统川剧唱腔把人物内心的刻画与外化作了细致入微的表达,在该剧中成功塑造了又一个当代农村女干部形象。值得一提的是张晓红在剧中用【一枝花】、【园林好】等高腔曲牌演唱时,有不少唱段都运用了没有任何伴奏的清唱,不仅字正腔圆,传情达意,更为难得的是唱出了泸州河川剧高腔的河道韵味,特别是在第二场用【园林好】唱“山里人说的话不知轻重,你可要明大义装哑做聋;穷村子使劲奔整得来浑身非痛,原谅他们没文化——水准平庸”这四句唱词时,把具有浓郁泸州河流派风格的高腔唱得入情入味,专业功底深厚。

由张先贵、梁应平和王耀超扮演的张东海祖孙三代,在台上展开心灵对话的那几段唱腔,也充分体现了合江县川剧团配角演员的唱腔基本功。在剧中有许多对手戏、三角戏,大家演来都配合有序而又相得益彰。

音乐,戏曲戏曲,一半是戏一半是曲,该剧的作曲周玉背靠传统搞创新,返本开新谱新曲,周玉的音乐设计既有新创也有传承,再加上王耀超与张晓红两个主演的精彩演唱,川剧《乌蒙山脊梁》的音乐做到了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既动听又有情。

由万武臣和帅应能分别扮演的王国兵与胡来这一对村民的表现喜感充十足,为全剧增添了不少喜剧效果,二人的表演或者说全剧的表演都能再收一些,再含蓄一些则更好。

小剧团、大情怀、正能量,除了剧中男一号主演是来自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优秀青年演员王耀超,包括女一号张晓红在内的其余演职人员全部都由合江县川剧团的演员担纲,他们在剧中风格各异的精彩表现,与其一直在一线坚持演出的舞台实践颇有关系,正是这批长期活跃在基层演出一线的演员造就了《乌蒙山脊梁》》全剧生活气息浓郁,演出风格清新的接地气的精彩呈现。


2018年11月2日晚,四川省歌舞剧院剧场,第四届川剧节迎来开幕式后第一个登场亮相的大戏,由合江县川剧团创作演出的原创现代川剧《乌蒙山脊梁》在满场观众兴趣盎然的欢声笑语中完美呈现。

小剧团、大情怀、正能量,川剧《乌蒙山脊梁》通过扶贫书记张东海一家三代人的传奇故事,歌颂脱贫攻坚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展现当代农村群众励志自强、脱贫致富的时代精神。

该剧11月2号晚上在川剧节上的完美呈现,获得观众广泛好评和专家高度点赞,剧场里掌声、笑声不断的热烈效果和受剧场感动无声抽泣的落针可闻,都充分验证了这是一台编剧、导演、表演、音乐都有出彩的好戏。

编剧,《乌蒙山脊梁》编剧张波以亲身经历的生活基础、丰富的情感积累和深厚的创作功底,把“修路、迁坟与祖孙三代为青瓦村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而生生不息的奋斗情怀”有机交织在一起,使全剧的故事避免了单写“要致富先修路”的俗套,同时把修路与迁红军坟关联起来,并由此展开矛盾冲突、设置故事悬念,并以祖孙三代人同场隔空对唱的心灵承续完成对全剧主题的深华,使该剧从纯粹的扶贫题材升华到了对社会进步脊梁的歌颂这一深刻题旨上来,可谓妙笔连连。

导演,该剧难能可贵的是导演蔡少波以丰富的川剧表现手段,将写意、虚拟、象征、程式等川剧本体元素有机而又不动声色地融入到剧中,使得这这台现代戏成为了一台川剧,一台充满生活气息和民间戏趣的纯粹川剧,与近些年在戏剧舞台上出现的不少“加唱话剧”式的川剧有了可喜的不同,在《乌蒙山脊梁》这台戏中,有唱念做打、有载歌载舞、有隔空对话,有跑圆场翻山越岭的自由时空,有三五步走遍全村、六七人一众村民的写意表达。四男四女八个贯穿全剧的村民甲乙丙丁,体现了传统戏曲对称、统一、和谐、平衡的美学特性。生活气息浓郁,风趣幽默清新。

主演,在剧中扮演扶贫书记张东海的王耀超,演员与角色年龄相近,在舞台上的表演几近本色,自然清新而又颇具川剧表演程式范,王耀超的嗓音敞亮而又具有较强的高音共鸣,清脆的唱念和自然松弛的表演使张东海这个舞台人物形象更加的可爱可亲,给人感觉就是一个邻家弟娃,而不是“高大上”的扶贫书记,王耀超在该剧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实为难得。

扮演李桂英的张晓红运用传统川剧唱腔把人物内心的刻画与外化作了细致入微的表达,在该剧中成功塑造了又一个当代农村女干部形象。值得一提的是张晓红在剧中用【一枝花】、【园林好】等高腔曲牌演唱时,有不少唱段都运用了没有任何伴奏的清唱,不仅字正腔圆,传情达意,更为难得的是唱出了泸州河川剧高腔的河道韵味,特别是在第二场用【园林好】唱“山里人说的话不知轻重,你可要明大义装哑做聋;穷村子使劲奔整得来浑身非痛,原谅他们没文化——水准平庸”这四句唱词时,把具有浓郁泸州河流派风格的高腔唱得入情入味,专业功底深厚。

由张先贵、梁应平和王耀超扮演的张东海祖孙三代,在台上展开心灵对话的那几段唱腔,也充分体现了合江县川剧团配角演员的唱腔基本功。在剧中有许多对手戏、三角戏,大家演来都配合有序而又相得益彰。

音乐,戏曲戏曲,一半是戏一半是曲,该剧的作曲周玉背靠传统搞创新,返本开新谱新曲,周玉的音乐设计既有新创也有传承,再加上王耀超与张晓红两个主演的精彩演唱,川剧《乌蒙山脊梁》的音乐做到了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既动听又有情。

由万武臣和帅应能分别扮演的王国兵与胡来这一对村民的表现喜感充十足,为全剧增添了不少喜剧效果,二人的表演或者说全剧的表演都能再收一些,再含蓄一些则更好。

小剧团、大情怀、正能量,除了剧中男一号主演是来自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优秀青年演员王耀超,包括女一号张晓红在内的其余演职人员全部都由合江县川剧团的演员担纲,他们在剧中风格各异的精彩表现,与其一直在一线坚持演出的舞台实践颇有关系,正是这批长期活跃在基层演出一线的演员造就了《乌蒙山脊梁》》全剧生活气息浓郁,演出风格清新的接地气的精彩呈现。


编辑:四川省剧目工作室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四川省艺术创作促进中心(四川省艺术基金中心)官网 © 2002-2025 蜀ICP备1102487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
四川省艺术创作促进中心(四川省艺术基金中心)官网
© 2002-2025 蜀ICP备11024876号-1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