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简章
四川艺术基金2025年度
美术创作人才研修资助项目
《新时代彝族漆画创新与跨界应用设计人才培养》
一、项目实施简介
1、项目简介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漆画以黑红黄三色的精妙髹饰、牛目纹等图腾纹样的独特表达,承载着彝族千年的宇宙观与审美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其40余道传统工序与深厚文化内涵,在新时代文化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转化价值。本项目紧扣“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要求,以彝族漆画为实践载体,通过“传统技艺守正+跨界设计创新”双路径,破解传统工艺传承断层与现代转化难题。项目聚焦青年人才培养,既系统传授木胎皮胎制作、天然漆运用等核心技艺,夯实“守正”根基;又融合AI设计、3D建模等现代技术,探索漆艺与文旅、家居、服饰、景观、数字媒体的跨界应用,推动“创新”发展。让古老漆画从传统工坊走向现代生活场景,成为彰显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独特力量。
本项目是在川剧四大名丑多位弟子的支持和鼓励下逐步完善起来的,立足川丑艺术丰厚的文化传统,依托西南民族大学的专业优势以及教学资源,拟培养30名川剧丑角青年表演人才,在排练川丑基本功、理论学习、培养青年演员编创能力的同时,拟重点排演四大名丑代表性剧目各1个,以人才培养助力剧目建设,推动实现传统川剧的发展繁荣。
2、项目主体介绍
西南民族大学隶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在7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秉承“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办学宗旨,依托四川,立足西南,面向全国,服务西部,已培养出各级各类人才20万余人,为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学校占地面积近3000亩,分为武侯校区、航空港校区、太平园校区,三个校区和阿坝州红原县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3万人,教职工近3千人。是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和“中央部属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近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领域不断提升,已发展成为一所有较强实力、良好声誉、特色鲜明的民族高等学府。
3、安排
(1)培养对象
面向川渝地区,通过公开报名和文旅管理部门、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家协会等推荐招收生,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择优遴选。要求在漆画创作、漆器设计领域有一定基础、志在深入研究彝族漆画工艺与创新设计的青年艺术才俊,45周岁以下(1979年7月1日以后出生)骨干人才30名。
(2)培养内容
项目旨在以新时代需求为导向,结合”人工智能+漆画”“文旅+漆画”"乡建+漆画“模式,遵循“高层次、小批量”原则,培养高素质创新与跨界应用设计人才。
课程内容围绕四大核心模块展开:首先通过系统研习彝族漆画历史文化、民俗美学及经典作品,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培养文化解码与创新表达能力,奠定“守正创新”的创作根基;其次聚焦漆画髹饰技法精进与手绘创意设计,结合人工智能工具(虚拟仿真、AIGC辅助设计)应用,提升工艺精度与数字创作能力,产出技术创新型作品;进而围绕“文旅+漆画”"乡建+漆画”需求,开展文创产品开发、公共艺术设计、乡村景观改造等项目式学习,培养场景化设计思维,形成可落地的跨界应用方案;最终通过探索新型材料与漆艺融合,学习品牌构建、电商运营及校企合作模式,依托展览策划与数字传播实践推动作品市场化,打造彝族漆画特色IP,实现“技艺-应用-产业“闭环转化。
(3)培养时间与安排
培养时间为2025年12月20日至2026年2月19日,总时长为62天,其中集中培养30天,实践创作32天,学员须全部脱产学习。具体安排如下:
· 报名时间:即日起开始报名,至2025年11月30日24:00时止
· 开班仪式:2025年12月20日
· 集中学习:共计30天,2025年12月20日至2026年1月18日,包括集中理论学习、跨界创新、数字融合、行业调研、采风调研等内容
· 实践创作:共计32天,2026年1月19日至2月19日
·成果汇报、结训仪式:2026年3月1日
招生简章
四川艺术基金2025年度
美术创作人才研修资助项目
《新时代彝族漆画创新与跨界应用设计人才培养》
一、项目实施简介
1、项目简介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漆画以黑红黄三色的精妙髹饰、牛目纹等图腾纹样的独特表达,承载着彝族千年的宇宙观与审美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其40余道传统工序与深厚文化内涵,在新时代文化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转化价值。本项目紧扣“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要求,以彝族漆画为实践载体,通过“传统技艺守正+跨界设计创新”双路径,破解传统工艺传承断层与现代转化难题。项目聚焦青年人才培养,既系统传授木胎皮胎制作、天然漆运用等核心技艺,夯实“守正”根基;又融合AI设计、3D建模等现代技术,探索漆艺与文旅、家居、服饰、景观、数字媒体的跨界应用,推动“创新”发展。让古老漆画从传统工坊走向现代生活场景,成为彰显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独特力量。
本项目是在川剧四大名丑多位弟子的支持和鼓励下逐步完善起来的,立足川丑艺术丰厚的文化传统,依托西南民族大学的专业优势以及教学资源,拟培养30名川剧丑角青年表演人才,在排练川丑基本功、理论学习、培养青年演员编创能力的同时,拟重点排演四大名丑代表性剧目各1个,以人才培养助力剧目建设,推动实现传统川剧的发展繁荣。
2、项目主体介绍
西南民族大学隶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在7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秉承“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办学宗旨,依托四川,立足西南,面向全国,服务西部,已培养出各级各类人才20万余人,为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学校占地面积近3000亩,分为武侯校区、航空港校区、太平园校区,三个校区和阿坝州红原县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3万人,教职工近3千人。是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和“中央部属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近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领域不断提升,已发展成为一所有较强实力、良好声誉、特色鲜明的民族高等学府。
3、安排
(1)培养对象
面向川渝地区,通过公开报名和文旅管理部门、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家协会等推荐招收生,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择优遴选。要求在漆画创作、漆器设计领域有一定基础、志在深入研究彝族漆画工艺与创新设计的青年艺术才俊,45周岁以下(1979年7月1日以后出生)骨干人才30名。
(2)培养内容
项目旨在以新时代需求为导向,结合”人工智能+漆画”“文旅+漆画”"乡建+漆画“模式,遵循“高层次、小批量”原则,培养高素质创新与跨界应用设计人才。
课程内容围绕四大核心模块展开:首先通过系统研习彝族漆画历史文化、民俗美学及经典作品,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培养文化解码与创新表达能力,奠定“守正创新”的创作根基;其次聚焦漆画髹饰技法精进与手绘创意设计,结合人工智能工具(虚拟仿真、AIGC辅助设计)应用,提升工艺精度与数字创作能力,产出技术创新型作品;进而围绕“文旅+漆画”"乡建+漆画”需求,开展文创产品开发、公共艺术设计、乡村景观改造等项目式学习,培养场景化设计思维,形成可落地的跨界应用方案;最终通过探索新型材料与漆艺融合,学习品牌构建、电商运营及校企合作模式,依托展览策划与数字传播实践推动作品市场化,打造彝族漆画特色IP,实现“技艺-应用-产业“闭环转化。
(3)培养时间与安排
培养时间为2025年12月20日至2026年2月19日,总时长为62天,其中集中培养30天,实践创作32天,学员须全部脱产学习。具体安排如下:
· 报名时间:即日起开始报名,至2025年11月30日24:00时止
· 开班仪式:2025年12月20日
· 集中学习:共计30天,2025年12月20日至2026年1月18日,包括集中理论学习、跨界创新、数字融合、行业调研、采风调研等内容
· 实践创作:共计32天,2026年1月19日至2月19日
·成果汇报、结训仪式:2026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