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本创作 国家艺术基金 四川艺术基金 赛事活动 文艺评论 人才服务 创作人才 政策指导
党建园地
市州活动
首页   >  文旅要闻
中国非遗保护协会重磅发布两部蓝皮书 四川多项非遗保护传承实践入选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5-09-18    点击:39

       9月16日,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与时代同行”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开幕。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重磅发布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蓝皮书2025》《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蓝皮书2025》。这两部蓝皮书是中国非遗保护协会汇聚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力量共同编撰的精品力作,对2024年非遗传播工作以及非遗与旅游融合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深度剖析,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蓝皮书2025(左)
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蓝皮书2025(右)


       其中,“首届天府非遗周”“彭州音乐大集”两项活动入选最具传播影响力前20,特别是“首届天府非遗周”活动综合影响力排名第一,充分彰显了我省非遗保护实践取得的丰硕成果。

       此外,“阆中古城过大年”参与的全国古城过大年活动、“自贡灯会”参与的“点亮中国灯”活动也分别入选。从总体传播数据上看,四川省在发文总量、社会情绪传播、互动声量传播、影响力值传播、报道媒体数量传播以及综合分值等多项统计中居于全国前列,而成都市更是在城市开源传播、发文总量、社会情绪传播、互动声量、影响力值传播以及综合分值中位列全国第一,四川非遗独特魅力以及不断提升的传播力影响力,再次受到权威认可。

       在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践中,四川非遗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茂县古羌城、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泸州老窖景区入选非遗与旅游融合景区案例,崇州道明竹艺村、德阳绵竹年画村入选非遗与旅游融合村寨案例,甘孜钦乐民宿入选非遗与旅游融合民宿案例。

开幕式现场


       / 四川入选“案例”一览 /

       01 )

       羌韵古城焕新树立非遗活态传承羌族典范

       四川阿坝州茂县中国古羌城

羌年庆祝活动 图源:王韬


       中国古羌城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是一座以羌族文化为核心,集非遗保护、活态展示、旅游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8年汶川地震对羌族聚居区造成严重破坏,在此背景下,中国古羌城成为灾后重建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自2013年开放以来,中国古羌城以“非遗+旅游”为核心,通过常态化的非遗展演、沉浸式文化体验、科技赋能的夜游项目等,成为羌族文化活态传承的“博物馆”和民族文旅融合的示范样板。景区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带动就业1000余人,年收益达4000余万元,并成功人选多项国家级、省级非遗保护与文旅融合示范基地,为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范例。

       02 )

       科技赋能光影,点亮千年灯脉

       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

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 图源:彩灯大世界


bsp;      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2023年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融合彩灯公园、会展、制作、文化创意设计、红色旅游、休闲游乐于一体,规划建设之初便确立了“以灯为核以文为魂、以旅为体”的融合路径,形成“保护—展示—利用—传承”的良性循环。景区先后荣获2021年“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2年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等荣誉。第31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期间,自贡市承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非遗贺新春 点亮中国灯”全国主会场活动,既生动展现了非遗魅力,更有效提升了景区文化内涵和旅游消费,更印证了非遗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转化的强大生命力,成为“非遗进景区”的生动实践和成功典范。

       03 )

       一场穿越700余年的“活态双国宝”之旅

       泸州老窖景区

泸州老窖景区 图源:泸州老窖官方网站


       泸州老窖景区位于四川省泸州市,这里不仅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更承载着700余年赓续传承的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和拥有450余年不间断生产的1573国宝窖池群,并称为“活态双国宝”,是泸州老窖在业内独有的核心文化资产。景区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基地的建设和推广,目前已建成包括1573国宝窖池群、泸州老窖博物馆、三大天然藏酒洞、乾坤酒堡、黄舣酿酒生态园等一大批旅游基地,利用“非遗+文旅”模式,打造系列文化活动IP、非遗展览、研学体验、活动展演等业务,形成了集观光、体验、餐饮、购物、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酒旅融合服务业态、助力地区经济发展,不断沉淀、丰富着泸州的酒城文化特色。

       04 )

       指绕竹间显匠心

       崇州道明竹艺村

崇州道明竹艺村 图源:道明竹艺村


       道明竹艺村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而得名。竹艺村坚持“用文化延续未来、让艺术点亮乡村”理念,逐步形成以非遗研学、非遗商品销售、非遗休闲旅游等为主的产业圈,带动起周边6000余人就近就业,2024年竹艺村接待游客115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0万元。

       05 )

       农文旅深度融合新范式

       德阳绵竹年画村

年画村年画湖


年画展示馆


       图源:绵竹年画村景区官方网站

       中国绵竹年画村景区地处绵竹市南大门孝德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木版年画的发源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年画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为主线,以业态多元化、产品优质化、品牌体系化为脉络,形成以“殷牛排”“柴火鸡”为特色的乡村美食;以“明清园(李家大院民俗博物馆)”“生态园”为特色的民宿;以高速公路和骑游道形成的快进内畅的慢游体系;以“解元里”“年画邨”“乡遇画里”“三彩画坊”“绵竹年画展示馆”等非遗项目体验基地形成的研学体验乡村游,是文创产品生产销售,年画研学体验,生态采摘,餐饮住宿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06 )

       藏式非遗巧融合,铸牢意识入人心

       甘孜钦乐民宿

德格钦乐民宿
图源:小红书@德格雪域藏地


德格钦乐民宿
图源:钦乐Khyenle


       钦乐民宿坐落于四川德格麦宿镇绒达村,作为一家以传承和弘扬藏族非遗为主题的民宿,钦乐不仅将传统土木结构建筑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更通过丰富的手工艺体验课程、特色美食及多语言服务,为宾客提供了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居住空间。民宿自创立以来,凭借其独特的品牌理念和高品质的服务体验,赢得了广泛赞誉,成了连接世界与藏族文化的桥梁。

       9月16日,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与时代同行”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开幕。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重磅发布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蓝皮书2025》《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蓝皮书2025》。这两部蓝皮书是中国非遗保护协会汇聚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力量共同编撰的精品力作,对2024年非遗传播工作以及非遗与旅游融合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深度剖析,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蓝皮书2025(左)
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蓝皮书2025(右)


       其中,“首届天府非遗周”“彭州音乐大集”两项活动入选最具传播影响力前20,特别是“首届天府非遗周”活动综合影响力排名第一,充分彰显了我省非遗保护实践取得的丰硕成果。

       此外,“阆中古城过大年”参与的全国古城过大年活动、“自贡灯会”参与的“点亮中国灯”活动也分别入选。从总体传播数据上看,四川省在发文总量、社会情绪传播、互动声量传播、影响力值传播、报道媒体数量传播以及综合分值等多项统计中居于全国前列,而成都市更是在城市开源传播、发文总量、社会情绪传播、互动声量、影响力值传播以及综合分值中位列全国第一,四川非遗独特魅力以及不断提升的传播力影响力,再次受到权威认可。

       在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践中,四川非遗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茂县古羌城、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泸州老窖景区入选非遗与旅游融合景区案例,崇州道明竹艺村、德阳绵竹年画村入选非遗与旅游融合村寨案例,甘孜钦乐民宿入选非遗与旅游融合民宿案例。

开幕式现场


       / 四川入选“案例”一览 /

       01 )

       羌韵古城焕新树立非遗活态传承羌族典范

       四川阿坝州茂县中国古羌城

羌年庆祝活动 图源:王韬


       中国古羌城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是一座以羌族文化为核心,集非遗保护、活态展示、旅游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8年汶川地震对羌族聚居区造成严重破坏,在此背景下,中国古羌城成为灾后重建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自2013年开放以来,中国古羌城以“非遗+旅游”为核心,通过常态化的非遗展演、沉浸式文化体验、科技赋能的夜游项目等,成为羌族文化活态传承的“博物馆”和民族文旅融合的示范样板。景区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带动就业1000余人,年收益达4000余万元,并成功人选多项国家级、省级非遗保护与文旅融合示范基地,为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范例。

       02 )

       科技赋能光影,点亮千年灯脉

       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

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 图源:彩灯大世界


bsp;      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2023年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融合彩灯公园、会展、制作、文化创意设计、红色旅游、休闲游乐于一体,规划建设之初便确立了“以灯为核以文为魂、以旅为体”的融合路径,形成“保护—展示—利用—传承”的良性循环。景区先后荣获2021年“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2年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等荣誉。第31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期间,自贡市承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非遗贺新春 点亮中国灯”全国主会场活动,既生动展现了非遗魅力,更有效提升了景区文化内涵和旅游消费,更印证了非遗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转化的强大生命力,成为“非遗进景区”的生动实践和成功典范。

       03 )

       一场穿越700余年的“活态双国宝”之旅

       泸州老窖景区

泸州老窖景区 图源:泸州老窖官方网站


       泸州老窖景区位于四川省泸州市,这里不仅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更承载着700余年赓续传承的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和拥有450余年不间断生产的1573国宝窖池群,并称为“活态双国宝”,是泸州老窖在业内独有的核心文化资产。景区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基地的建设和推广,目前已建成包括1573国宝窖池群、泸州老窖博物馆、三大天然藏酒洞、乾坤酒堡、黄舣酿酒生态园等一大批旅游基地,利用“非遗+文旅”模式,打造系列文化活动IP、非遗展览、研学体验、活动展演等业务,形成了集观光、体验、餐饮、购物、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酒旅融合服务业态、助力地区经济发展,不断沉淀、丰富着泸州的酒城文化特色。

       04 )

       指绕竹间显匠心

       崇州道明竹艺村

崇州道明竹艺村 图源:道明竹艺村


       道明竹艺村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而得名。竹艺村坚持“用文化延续未来、让艺术点亮乡村”理念,逐步形成以非遗研学、非遗商品销售、非遗休闲旅游等为主的产业圈,带动起周边6000余人就近就业,2024年竹艺村接待游客115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0万元。

       05 )

       农文旅深度融合新范式

       德阳绵竹年画村

年画村年画湖


年画展示馆


       图源:绵竹年画村景区官方网站

       中国绵竹年画村景区地处绵竹市南大门孝德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木版年画的发源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年画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为主线,以业态多元化、产品优质化、品牌体系化为脉络,形成以“殷牛排”“柴火鸡”为特色的乡村美食;以“明清园(李家大院民俗博物馆)”“生态园”为特色的民宿;以高速公路和骑游道形成的快进内畅的慢游体系;以“解元里”“年画邨”“乡遇画里”“三彩画坊”“绵竹年画展示馆”等非遗项目体验基地形成的研学体验乡村游,是文创产品生产销售,年画研学体验,生态采摘,餐饮住宿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06 )

       藏式非遗巧融合,铸牢意识入人心

       甘孜钦乐民宿

德格钦乐民宿
图源:小红书@德格雪域藏地


德格钦乐民宿
图源:钦乐Khyenle


       钦乐民宿坐落于四川德格麦宿镇绒达村,作为一家以传承和弘扬藏族非遗为主题的民宿,钦乐不仅将传统土木结构建筑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更通过丰富的手工艺体验课程、特色美食及多语言服务,为宾客提供了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居住空间。民宿自创立以来,凭借其独特的品牌理念和高品质的服务体验,赢得了广泛赞誉,成了连接世界与藏族文化的桥梁。

编辑:四川省艺术创作促进中心(四川省艺术基金中心)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四川省艺术创作促进中心(四川省艺术基金中心)官网 © 2002-2025 蜀ICP备11024876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成153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
四川省艺术创作促进中心(四川省艺术基金中心)官网
© 2002-2025 蜀ICP备11024876号-1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成153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