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线,以情贯之,川剧化诗意表达东坡人生
——观大型新编历史川剧《梦回东坡》
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陈康
大型新编历史川剧《梦回东坡》立足苏东坡的人生故事,聚焦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以川剧的艺术形式,用散文化的戏剧结构,讲述年老迟暮的苏东坡在常州的一个风雨之夜,在梦中追溯过往一生的故事。诗意表达苏东坡瑰丽奇幻人生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智慧精神境界。
该剧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联出品,四川省川剧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青年艺术团联合演出,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陈智林担任艺术总监并领衔主演,一级导演查丽芳执导,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获奖剧目《草鞋县令》的编剧杨椽担任编剧。剧中分别讲述了苏东坡在惠州造桥、黄州悟道、修建雪堂、壮赋赤壁、儋州化民,以及和王闰之的爱情故事,生动呈现了苏东坡智慧幽默的鲜活形象、丰厚旷达的人格魅力和诗意栖居的乐观态度。
以梦为线,用散文化的戏剧结构方式讲述人生故事
苏东坡一生曾创作过大量的关于“梦”的诗词,并感叹“人生如梦”。《梦回东坡》剧中的台词里写到“梦里依稀,平生事,细数风流多趣。躬耕东坡,鸿痕雪泥,黄州居不易。临川一梦,还是大江东去……”,这样的人生态度也正是苏东坡在面对颠沛流离的人生时,始终保持超脱释然的原因。该剧以梦境作为故事的结构设置,也和苏东坡的人生哲思不谋而合。
川剧《梦回东坡》的故事主要以年老迟暮的苏东坡的“梦境”展开其对自己人生过往的追溯,将苏东坡的生平故事以艺术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该剧采用散文化的戏剧结构,用时空重组的方式,在快捷灵动的场景转换中,通过苏东坡的八个梦境,讲述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剧中不仅简单阐述了徐州筑城治水、杭州筑堤开湖、儋州开创文脉等事件,还详细描写了惠州造桥、黄州悟道、修建雪堂、壮赋赤壁、儋州化民等重要经历,以及苏东坡与王闰之的爱情呈现,生动立体地塑造了苏东坡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
在梦境的背景设置下,《梦回东坡》打破时空束缚,建构起超现实的时空表现形式,使该剧具有现代化、前卫化的风格气质。在历史时空和虚构时空的结合下,让该剧更具有可看性。在再现《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经典时,曹操、周瑜、诸葛亮与苏东坡跨时空相见,呈现出让观众动容的名场面。两个小时的表演中,饰演苏东坡的陈智林从青丝演到白发。穿插着折扇、髯口功、川剧水袖等富有观赏性的传统技法,观众随表演者进入“乌台诗案”“被贬儋州”“离别王闰之”等苏东坡重要人生节点,沉浸在他创作《赤壁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密州出猎》时的环境与情感之中,每一场故事都是苏东坡的不同时空的梦回。
该剧用一场场“梦”串联起苏东坡的生平经历,构建起现实与梦境交错的时空之旅。剧作虽是“梦回”,但在绵竹年画人偶,梦中父母、发妻,周瑜、曹操、诸葛亮等梦中人物的勾连之下,呈现出清晰的叙事线条。匠心独运的表现形式,在主演陈智林等 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呈现下,散发出川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以情贯之,生动彰显苏东坡的博大胸襟和人格魅力
川剧艺术注重从心底散发出的情感张力,其表现方式直白且真挚,让观众能深入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川剧《梦回东坡》不仅以梦为线追溯苏东坡命运坎坷超然豁达的一生,而且全剧以情贯之以情动之频频引发观众共鸣。观看川剧《梦回东坡》,能充分感受到苏东坡的夫妻之情、亲友之情、手足之情、同伴之情,会被每一场剧中人物所演绎的情感而感动感叹,同时也能看到苏东坡人格的逐渐升华,从年少恃才执着,到老年“我眼中的儋州已经没有坏人”的冰释前嫌,那份宽容大度的胸怀,内心逐渐回归宁静与和谐。
苏东坡不仅仅是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画家,更是大家心目之中向善、向好的‘坡仙’。苏东坡对待人生的超然旷达,即使在被贬谪、生活困窘的情况下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苏东坡重视夫妻之情、亲友之情、手足之情、同伴之情,即使经历了人生的巨变,但他并没有因为一种阶段性的失落,就扔掉自己的情感能量,他的深情厚谊也为其人格魅力增添了重要的一笔。
剧中苏东坡与王闰之的爱情故事,温情绵绵,令人唏嘘。其第六场戏最为真挚感人,因“乌台诗案”苏东坡的书匣早已空空如也,其妻王闰之出钱收集东坡诗文以求书匣完璧。在第六场书匣完璧之时,其实也是夫妇二人诀别之时。苏、王二人的爱情在此刻也得到了升华。东坡先生拉车带夫人回老家这一场景,不仅将传统戏曲写意之美不着痕迹展现于舞台,更将二人相濡以沫的爱情印刻进观众内心。主演陈智林先生一板从“我恨你”到“我爱你”的高腔徒歌,让观众听之无不动容感动落泪。
剧中在诠释人物的过程中,主演陈智林先生将苏东坡对父母、对妻儿、对朋友、对同僚的情感变化,将苏东坡“干干净净的人生,坦坦荡荡的人格、潇潇洒洒的人性”,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塑造了一个经历挫折和磨砺之后,人格不断完善的立体饱满真实的苏东坡。
寓庄于谐,川人川味演绎苏东坡乐观的生活态度
《梦回东坡》以川剧的艺术形式刻画四川历史名人,用家乡话讲述苏东坡的故事。剧中有诙谐的四川方言、幽默的川味俚语、高亢的川剧高腔和独具特色的“帮、打、唱”艺术手法。该剧充分运用了川剧的表演特点,寓庄于谐,川人川味,通过巴蜀方言的念白来讲述故事情节,通过独特的咬字音韵来刻画人物性格,生动演绎苏东坡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充分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
川剧的直白表达主要构成为四川方言的使用,《梦回东坡》选择让人物全程说四川话,还时不时插入方言俚语,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四川方言的使用增强了该剧的烟火气,将苏东坡这一历史上的大文豪进行祛魅化处理,让其更接地气,更具川味,更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在表演中,不少四川方言接地气的表演方式让观众捧腹,让大家感受到了一个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大文豪,一个充满‘川味儿’幽默风趣的苏东坡。
诙谐幽默的台词是该剧的一大亮点。在表现苏东坡的赤壁之行时,苏东坡妻子王闰之用四川方言说“七月的一天,正是擦黑擦黑的时候,霉铺烂扎的苏东坡和几个鬼眉鬼眼的朋友,坐船来到赤壁,到处麻麻杂杂,黑咕隆咚……”之后,剧中地道方言频繁出现,“爆眼子老汉儿苏东坡”“衣裳裤儿打得来焦湿”等川剧化表达,充满了幽默诙谐的气息,喜感十足,尽显川剧张力,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也使我们看到了川人独有的幽默特质和乐观精神。
《梦回东坡》展现了苏东坡为实现理想,一生仕途坎坷、命运多舛,屡次遭遇挫折和不幸的过往人生。他曾入狱为囚,贬谪黄州、惠州、儋州。他总是能以特有的人生智慧,幽默化解人生打击,保持诗意栖居的乐观态度,摆脱现实环境造成的苦闷,收无所往而不乐之效。不管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下,苏东坡总是以高尚的人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顺境或逆境,克服时代或环境造成的影响,这种骨子里传递出的乐观豁达的精神力量,是对四川人精神风貌的充分展现。
文章经授权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梦为线,以情贯之,川剧化诗意表达东坡人生
——观大型新编历史川剧《梦回东坡》
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陈康
大型新编历史川剧《梦回东坡》立足苏东坡的人生故事,聚焦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以川剧的艺术形式,用散文化的戏剧结构,讲述年老迟暮的苏东坡在常州的一个风雨之夜,在梦中追溯过往一生的故事。诗意表达苏东坡瑰丽奇幻人生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智慧精神境界。
该剧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联出品,四川省川剧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青年艺术团联合演出,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陈智林担任艺术总监并领衔主演,一级导演查丽芳执导,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获奖剧目《草鞋县令》的编剧杨椽担任编剧。剧中分别讲述了苏东坡在惠州造桥、黄州悟道、修建雪堂、壮赋赤壁、儋州化民,以及和王闰之的爱情故事,生动呈现了苏东坡智慧幽默的鲜活形象、丰厚旷达的人格魅力和诗意栖居的乐观态度。
以梦为线,用散文化的戏剧结构方式讲述人生故事
苏东坡一生曾创作过大量的关于“梦”的诗词,并感叹“人生如梦”。《梦回东坡》剧中的台词里写到“梦里依稀,平生事,细数风流多趣。躬耕东坡,鸿痕雪泥,黄州居不易。临川一梦,还是大江东去……”,这样的人生态度也正是苏东坡在面对颠沛流离的人生时,始终保持超脱释然的原因。该剧以梦境作为故事的结构设置,也和苏东坡的人生哲思不谋而合。
川剧《梦回东坡》的故事主要以年老迟暮的苏东坡的“梦境”展开其对自己人生过往的追溯,将苏东坡的生平故事以艺术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该剧采用散文化的戏剧结构,用时空重组的方式,在快捷灵动的场景转换中,通过苏东坡的八个梦境,讲述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剧中不仅简单阐述了徐州筑城治水、杭州筑堤开湖、儋州开创文脉等事件,还详细描写了惠州造桥、黄州悟道、修建雪堂、壮赋赤壁、儋州化民等重要经历,以及苏东坡与王闰之的爱情呈现,生动立体地塑造了苏东坡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
在梦境的背景设置下,《梦回东坡》打破时空束缚,建构起超现实的时空表现形式,使该剧具有现代化、前卫化的风格气质。在历史时空和虚构时空的结合下,让该剧更具有可看性。在再现《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经典时,曹操、周瑜、诸葛亮与苏东坡跨时空相见,呈现出让观众动容的名场面。两个小时的表演中,饰演苏东坡的陈智林从青丝演到白发。穿插着折扇、髯口功、川剧水袖等富有观赏性的传统技法,观众随表演者进入“乌台诗案”“被贬儋州”“离别王闰之”等苏东坡重要人生节点,沉浸在他创作《赤壁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密州出猎》时的环境与情感之中,每一场故事都是苏东坡的不同时空的梦回。
该剧用一场场“梦”串联起苏东坡的生平经历,构建起现实与梦境交错的时空之旅。剧作虽是“梦回”,但在绵竹年画人偶,梦中父母、发妻,周瑜、曹操、诸葛亮等梦中人物的勾连之下,呈现出清晰的叙事线条。匠心独运的表现形式,在主演陈智林等 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呈现下,散发出川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以情贯之,生动彰显苏东坡的博大胸襟和人格魅力
川剧艺术注重从心底散发出的情感张力,其表现方式直白且真挚,让观众能深入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川剧《梦回东坡》不仅以梦为线追溯苏东坡命运坎坷超然豁达的一生,而且全剧以情贯之以情动之频频引发观众共鸣。观看川剧《梦回东坡》,能充分感受到苏东坡的夫妻之情、亲友之情、手足之情、同伴之情,会被每一场剧中人物所演绎的情感而感动感叹,同时也能看到苏东坡人格的逐渐升华,从年少恃才执着,到老年“我眼中的儋州已经没有坏人”的冰释前嫌,那份宽容大度的胸怀,内心逐渐回归宁静与和谐。
苏东坡不仅仅是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画家,更是大家心目之中向善、向好的‘坡仙’。苏东坡对待人生的超然旷达,即使在被贬谪、生活困窘的情况下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苏东坡重视夫妻之情、亲友之情、手足之情、同伴之情,即使经历了人生的巨变,但他并没有因为一种阶段性的失落,就扔掉自己的情感能量,他的深情厚谊也为其人格魅力增添了重要的一笔。
剧中苏东坡与王闰之的爱情故事,温情绵绵,令人唏嘘。其第六场戏最为真挚感人,因“乌台诗案”苏东坡的书匣早已空空如也,其妻王闰之出钱收集东坡诗文以求书匣完璧。在第六场书匣完璧之时,其实也是夫妇二人诀别之时。苏、王二人的爱情在此刻也得到了升华。东坡先生拉车带夫人回老家这一场景,不仅将传统戏曲写意之美不着痕迹展现于舞台,更将二人相濡以沫的爱情印刻进观众内心。主演陈智林先生一板从“我恨你”到“我爱你”的高腔徒歌,让观众听之无不动容感动落泪。
剧中在诠释人物的过程中,主演陈智林先生将苏东坡对父母、对妻儿、对朋友、对同僚的情感变化,将苏东坡“干干净净的人生,坦坦荡荡的人格、潇潇洒洒的人性”,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塑造了一个经历挫折和磨砺之后,人格不断完善的立体饱满真实的苏东坡。
寓庄于谐,川人川味演绎苏东坡乐观的生活态度
《梦回东坡》以川剧的艺术形式刻画四川历史名人,用家乡话讲述苏东坡的故事。剧中有诙谐的四川方言、幽默的川味俚语、高亢的川剧高腔和独具特色的“帮、打、唱”艺术手法。该剧充分运用了川剧的表演特点,寓庄于谐,川人川味,通过巴蜀方言的念白来讲述故事情节,通过独特的咬字音韵来刻画人物性格,生动演绎苏东坡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充分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
川剧的直白表达主要构成为四川方言的使用,《梦回东坡》选择让人物全程说四川话,还时不时插入方言俚语,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四川方言的使用增强了该剧的烟火气,将苏东坡这一历史上的大文豪进行祛魅化处理,让其更接地气,更具川味,更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在表演中,不少四川方言接地气的表演方式让观众捧腹,让大家感受到了一个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大文豪,一个充满‘川味儿’幽默风趣的苏东坡。
诙谐幽默的台词是该剧的一大亮点。在表现苏东坡的赤壁之行时,苏东坡妻子王闰之用四川方言说“七月的一天,正是擦黑擦黑的时候,霉铺烂扎的苏东坡和几个鬼眉鬼眼的朋友,坐船来到赤壁,到处麻麻杂杂,黑咕隆咚……”之后,剧中地道方言频繁出现,“爆眼子老汉儿苏东坡”“衣裳裤儿打得来焦湿”等川剧化表达,充满了幽默诙谐的气息,喜感十足,尽显川剧张力,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也使我们看到了川人独有的幽默特质和乐观精神。
《梦回东坡》展现了苏东坡为实现理想,一生仕途坎坷、命运多舛,屡次遭遇挫折和不幸的过往人生。他曾入狱为囚,贬谪黄州、惠州、儋州。他总是能以特有的人生智慧,幽默化解人生打击,保持诗意栖居的乐观态度,摆脱现实环境造成的苦闷,收无所往而不乐之效。不管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下,苏东坡总是以高尚的人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顺境或逆境,克服时代或环境造成的影响,这种骨子里传递出的乐观豁达的精神力量,是对四川人精神风貌的充分展现。
文章经授权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四川省剧目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