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官网
首页 剧本创作 赛事活动 国家艺术基金 四川艺术基金 文艺评论 人才服务 《戏剧家》 优秀剧本 政策指导
党建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邬丹:雕琢鲜活廉吏,映照时代担当——评大型历史话剧《苍生为念》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5-04-29    点击:7

雕琢鲜活廉吏,映照时代担当

—— 评大型历史话剧《苍生为念》


作者邬丹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活动组织部副研究馆员 

 

在文艺作品百花齐放的当下,大型历史题材话剧《苍生为念》凭借其深刻内涵与精湛演绎脱颖而出,成为镌刻地域文化基因与时代脉搏共振的舞台艺术精品。

话剧《苍生为念》由国家一级编剧刘深和成都艺术剧院资深编剧龚丽莉担纲编剧,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李伯男执导,成都艺术剧院话剧团青年演员夏喆领衔主演,以晚清名臣丁宝桢任四川总督10年的真实经历为脉络,将改革盐政的破局之艰、整饬吏治的雷霆手段、修缮都江堰的民生担当,编织成充满戏剧张力与现实意义的故事,将典籍中平面的历史人物,雕琢为舞台上有血有肉的立体形象,在观众心间激荡起清正风骨的精神涟漪。

一、立意高远启迪时代担当

编剧以烛照古今的视野,将历史纵深与现实观照熔铸为一,展现出卓越的艺术洞察力与深沉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深度挖掘晚清名臣丁宝桢任四川总督10年间的历史肌理,提炼核心脉络,巧妙萃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意象与艺术符号,以家书手札传递家风传承,借由对市井商贩的生存百态、百姓对清官的殷切期盼等细腻铺陈,把历史场景的宏大叙事与民众情感的表达有机融合,构建起一幅立体鲜活的时代精神图谱。

这种创作格局既非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复刻,也非脱离现实的空洞演绎,而是通过历史场景的沉浸式重构,为当代廉政精神注入全新的时代内涵。当丁宝桢从典籍记载中走出,登上话剧舞台,他不再只是一个历史人物形象,而是化作了一座连接古今的精神桥梁。尤其是那句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蜀道再难,也难不过为官之难” 的经典台词,恰似一记时代叩问,将封建官场中权力、利益与责任的复杂博弈,与当代党员干部面临的现实考验叠在一起对照,让 “清正廉洁、为民请命” 的精神内核突破时空界限,升华为当代社会坚守正道、无私奉献的集体信念。

苍生为念1.jpg

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该剧的立意更显深远。通过戏剧冲突的精心编排,将丁宝桢面对盘根错节的官场生态仍能坚守本心、两袖清风的形象,塑造成一面明镜,映照出当代党员干部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将历史故事与当下社会对廉洁政治的需求紧密勾连,促使观众尤其是党员干部在观剧过程中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进而在思想层面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实堤坝。这种创作意图不仅旨在还原历史人物的风采,更致力于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让剧中人物的精神品格转化为推动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力量,助力形成崇廉尚洁的社会风尚,使廉洁价值理念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命力。

二、立体鲜活人物形象彰显人性光辉

演出团队凭借扎实的台词功底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将每一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特别是丁宝桢在与贪官污吏斗智斗勇时,他果敢坚毅,彰显了其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品质;面对百姓疾苦,他流露出悲悯情怀,为治水带头捐钱,不惜当掉心爱之物,体现出心系苍生的高尚情操;而作为人父人夫,他又展现出柔情似水的一面,对女儿的关怀备至,在夫人面前的 “耙耳朵” 形象,使人物更加真实可感。

通过一系列故事发展情节,进一步丰富了丁宝桢的形象。比如在处理盐政改革时,面对商人 “断人财路” 批判性的阻挠,他不为所动,坚持为民谋利;在面对送礼等官场歪风时,他巧妙应对,坚守原则。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他的智慧与正直,还揭示了官场的复杂与黑暗,使人物在矛盾冲突中更加立体。剧中对丁宝桢家书的呈现,从侧面凸显了他家风清白、清正廉洁的品质,家书里对子女的谆谆教诲,如 “不可妄取民间一钱”“作官,当以爱民养民为第一要事” 等,强化了他的正面形象,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有信念、有操守的古代廉吏形象。

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的当下,丁宝桢的形象如精神灯塔,为党员干部指明方向。党员干部工作中会面临利益诱惑与复杂局面,虽与封建官场不同,但坚守原则、廉洁奉公的精神是共通的。它提醒党员干部牢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古鉴今,主动担当,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

苍生为念2.jpg

三、叙事张弛有度,情节扣人心弦

该剧采用明线暗线交织的叙事策略,打造出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剧情。明线围绕丁宝桢在四川的各项政务展开,改革盐政、整饬吏治、治理水患等事件环环相扣,构成了故事的主要脉络;暗线则穿插着官场的权力斗争、人物的情感纠葛等,如丁宝桢与贪官污吏之间的较量、与家人之间的亲情羁绊等,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整部剧对节奏的把控精准到位,张弛有度。既有激烈的对抗情节,如丁宝桢与商人周旋、与地方黑恶势力的斗争,展现出紧张刺激的戏剧冲突;也有轻松诙谐的场景,如融入四川特色的茶馆场景、“耙耳朵” 情节等,缓解了紧张氛围,使观众在紧张与轻松之间切换,始终保持着对剧情的高度关注。剧中的情节设置巧妙,一系列悬念和伏笔吸引观众。例如提到盐政收入的去向、官员们对丁宝桢面对“上供”礼品态度的试探等,引发观众的好奇心,随着剧情的推进,这些悬念逐渐解开,给观众带来恍然大悟的快感。演员们在这样精彩的剧情中,充分展现自身演技,将角色情感和剧情冲突演绎得恰到好处。

四、舞美与地域特色多元融合

该剧通过巧妙的舞台调度、光影设计与出色演技,将文字中的精神内核具象化为震撼人心的艺术呈现。以极具感染力的舞台语言,让丁宝桢的故事不再局限于历史说教,而是化作叩击观众心灵的情感共鸣,使每一位观者都能在欣赏戏剧的同时,对历史的厚重、现实的责任与未来的使命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舞美设计为人物塑造和剧情推进增添了独特魅力。“水墨长卷” 动态投影的运用,堪称一绝。在展现晚清时期的社会风貌时,水墨长卷缓缓展开,古朴而富有韵味,瞬间带入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为整个剧情搭建了一个极具历史厚重感的舞台背景。在治水的情节中,“洪水浊浪” 的逼真呈现,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治水的艰难险阻,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丁宝桢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定决心和为民奉献的精神。而 “孤灯长明” 则在一些关键场景中,如丁宝桢深夜思考改革方案或面对官场黑暗独自沉思时出现,通过昏黄的灯光营造出一种孤独、凝重的氛围,巧妙地映衬出他内心的挣扎与坚守,进一步丰富了人物的情感层次。此外,舞美设计在场景转换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换景时,配合丁宝桢的家书的旁白,将原本可能生硬的场景切换变得流畅自然。在不同场景的快速转换中,观众既能清晰地感受到剧情的发展脉络,又能通过舞美细节的变化,更直观地了解人物所处环境的变化,进而更好地理解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苍生为念6.jpg

地方特色元素的融入为作品注入鲜活生命力。剧中巧妙串联四川麻将、宫保鸡丁渊源等生活符号,将地域文化与历史叙事有机融合,既增添了市井烟火气,又让传统文化以生动形态跃然舞台。演员凭借扎实功底,将川地风情演绎得淋漓尽致,拉近与观众的情感距离。

话剧《苍生为念》在一众优秀主创的努力下,以其高远立意、鲜活的人物形象塑造、精彩的叙事以及多元融合的艺术表现,成功地将丁宝桢这一历史人物呈现在舞台上。它不仅让观众深入了解了历史以及丁宝桢这个人物,还引发观众对为官之道、人性善恶的思考,在廉政教育、文化传承和艺术审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文章经授权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雕琢鲜活廉吏,映照时代担当

—— 评大型历史话剧《苍生为念》


作者邬丹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活动组织部副研究馆员 

 

在文艺作品百花齐放的当下,大型历史题材话剧《苍生为念》凭借其深刻内涵与精湛演绎脱颖而出,成为镌刻地域文化基因与时代脉搏共振的舞台艺术精品。

话剧《苍生为念》由国家一级编剧刘深和成都艺术剧院资深编剧龚丽莉担纲编剧,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李伯男执导,成都艺术剧院话剧团青年演员夏喆领衔主演,以晚清名臣丁宝桢任四川总督10年的真实经历为脉络,将改革盐政的破局之艰、整饬吏治的雷霆手段、修缮都江堰的民生担当,编织成充满戏剧张力与现实意义的故事,将典籍中平面的历史人物,雕琢为舞台上有血有肉的立体形象,在观众心间激荡起清正风骨的精神涟漪。

一、立意高远启迪时代担当

编剧以烛照古今的视野,将历史纵深与现实观照熔铸为一,展现出卓越的艺术洞察力与深沉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深度挖掘晚清名臣丁宝桢任四川总督10年间的历史肌理,提炼核心脉络,巧妙萃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意象与艺术符号,以家书手札传递家风传承,借由对市井商贩的生存百态、百姓对清官的殷切期盼等细腻铺陈,把历史场景的宏大叙事与民众情感的表达有机融合,构建起一幅立体鲜活的时代精神图谱。

这种创作格局既非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复刻,也非脱离现实的空洞演绎,而是通过历史场景的沉浸式重构,为当代廉政精神注入全新的时代内涵。当丁宝桢从典籍记载中走出,登上话剧舞台,他不再只是一个历史人物形象,而是化作了一座连接古今的精神桥梁。尤其是那句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蜀道再难,也难不过为官之难” 的经典台词,恰似一记时代叩问,将封建官场中权力、利益与责任的复杂博弈,与当代党员干部面临的现实考验叠在一起对照,让 “清正廉洁、为民请命” 的精神内核突破时空界限,升华为当代社会坚守正道、无私奉献的集体信念。

苍生为念1.jpg

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该剧的立意更显深远。通过戏剧冲突的精心编排,将丁宝桢面对盘根错节的官场生态仍能坚守本心、两袖清风的形象,塑造成一面明镜,映照出当代党员干部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将历史故事与当下社会对廉洁政治的需求紧密勾连,促使观众尤其是党员干部在观剧过程中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进而在思想层面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实堤坝。这种创作意图不仅旨在还原历史人物的风采,更致力于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让剧中人物的精神品格转化为推动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力量,助力形成崇廉尚洁的社会风尚,使廉洁价值理念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命力。

二、立体鲜活人物形象彰显人性光辉

演出团队凭借扎实的台词功底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将每一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特别是丁宝桢在与贪官污吏斗智斗勇时,他果敢坚毅,彰显了其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品质;面对百姓疾苦,他流露出悲悯情怀,为治水带头捐钱,不惜当掉心爱之物,体现出心系苍生的高尚情操;而作为人父人夫,他又展现出柔情似水的一面,对女儿的关怀备至,在夫人面前的 “耙耳朵” 形象,使人物更加真实可感。

通过一系列故事发展情节,进一步丰富了丁宝桢的形象。比如在处理盐政改革时,面对商人 “断人财路” 批判性的阻挠,他不为所动,坚持为民谋利;在面对送礼等官场歪风时,他巧妙应对,坚守原则。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他的智慧与正直,还揭示了官场的复杂与黑暗,使人物在矛盾冲突中更加立体。剧中对丁宝桢家书的呈现,从侧面凸显了他家风清白、清正廉洁的品质,家书里对子女的谆谆教诲,如 “不可妄取民间一钱”“作官,当以爱民养民为第一要事” 等,强化了他的正面形象,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有信念、有操守的古代廉吏形象。

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的当下,丁宝桢的形象如精神灯塔,为党员干部指明方向。党员干部工作中会面临利益诱惑与复杂局面,虽与封建官场不同,但坚守原则、廉洁奉公的精神是共通的。它提醒党员干部牢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古鉴今,主动担当,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

苍生为念2.jpg

三、叙事张弛有度,情节扣人心弦

该剧采用明线暗线交织的叙事策略,打造出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剧情。明线围绕丁宝桢在四川的各项政务展开,改革盐政、整饬吏治、治理水患等事件环环相扣,构成了故事的主要脉络;暗线则穿插着官场的权力斗争、人物的情感纠葛等,如丁宝桢与贪官污吏之间的较量、与家人之间的亲情羁绊等,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整部剧对节奏的把控精准到位,张弛有度。既有激烈的对抗情节,如丁宝桢与商人周旋、与地方黑恶势力的斗争,展现出紧张刺激的戏剧冲突;也有轻松诙谐的场景,如融入四川特色的茶馆场景、“耙耳朵” 情节等,缓解了紧张氛围,使观众在紧张与轻松之间切换,始终保持着对剧情的高度关注。剧中的情节设置巧妙,一系列悬念和伏笔吸引观众。例如提到盐政收入的去向、官员们对丁宝桢面对“上供”礼品态度的试探等,引发观众的好奇心,随着剧情的推进,这些悬念逐渐解开,给观众带来恍然大悟的快感。演员们在这样精彩的剧情中,充分展现自身演技,将角色情感和剧情冲突演绎得恰到好处。

四、舞美与地域特色多元融合

该剧通过巧妙的舞台调度、光影设计与出色演技,将文字中的精神内核具象化为震撼人心的艺术呈现。以极具感染力的舞台语言,让丁宝桢的故事不再局限于历史说教,而是化作叩击观众心灵的情感共鸣,使每一位观者都能在欣赏戏剧的同时,对历史的厚重、现实的责任与未来的使命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舞美设计为人物塑造和剧情推进增添了独特魅力。“水墨长卷” 动态投影的运用,堪称一绝。在展现晚清时期的社会风貌时,水墨长卷缓缓展开,古朴而富有韵味,瞬间带入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为整个剧情搭建了一个极具历史厚重感的舞台背景。在治水的情节中,“洪水浊浪” 的逼真呈现,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治水的艰难险阻,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丁宝桢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定决心和为民奉献的精神。而 “孤灯长明” 则在一些关键场景中,如丁宝桢深夜思考改革方案或面对官场黑暗独自沉思时出现,通过昏黄的灯光营造出一种孤独、凝重的氛围,巧妙地映衬出他内心的挣扎与坚守,进一步丰富了人物的情感层次。此外,舞美设计在场景转换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换景时,配合丁宝桢的家书的旁白,将原本可能生硬的场景切换变得流畅自然。在不同场景的快速转换中,观众既能清晰地感受到剧情的发展脉络,又能通过舞美细节的变化,更直观地了解人物所处环境的变化,进而更好地理解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苍生为念6.jpg

地方特色元素的融入为作品注入鲜活生命力。剧中巧妙串联四川麻将、宫保鸡丁渊源等生活符号,将地域文化与历史叙事有机融合,既增添了市井烟火气,又让传统文化以生动形态跃然舞台。演员凭借扎实功底,将川地风情演绎得淋漓尽致,拉近与观众的情感距离。

话剧《苍生为念》在一众优秀主创的努力下,以其高远立意、鲜活的人物形象塑造、精彩的叙事以及多元融合的艺术表现,成功地将丁宝桢这一历史人物呈现在舞台上。它不仅让观众深入了解了历史以及丁宝桢这个人物,还引发观众对为官之道、人性善恶的思考,在廉政教育、文化传承和艺术审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文章经授权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四川省剧目工作室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