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官网
首页 剧本创作 赛事活动 国家艺术基金 四川艺术基金 文艺评论 人才服务 《戏剧家》 优秀剧本 政策指导
党建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韦刚:川腔川韵演绎多面宝桢 匠心独运绘就清廉画卷——评新编川剧《丁宝桢》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5-04-25    点击:18


 

   川腔川韵演绎多面宝桢 匠心独运绘就清廉画卷

                      ——评新编川剧《丁宝桢》

 

作者:韦刚

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丁宝桢,晚清名臣,一生为官清廉、爱国爱民、造福桑梓,其人其事早已载入史册、流传民间,令后世称颂敬仰,他发明的川菜宫保鸡丁更是家喻户晓、名扬海外。继2023年电视剧《丁宝桢》推出后,去年新编川剧《丁宝桢》和话剧《苍生为念》先后首演,瞬时在观众中掀起了一场“丁宝桢热”。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倾力打造的新编川剧《丁宝桢》,自去年11月15日在成都金沙演艺中心首演至今,已经在川渝地区巡演27场,收获各方好评和肯定。丁宝桢一生清廉为民、清白传家,任职四川总督十年,与巴山蜀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新编川剧《丁宝桢》用巴蜀最具地域特色的川腔川韵来演绎多面鲜活的丁宝桢人物形象,更能唤起川渝两地人民文化根脉中的共同记忆和情感共鸣。

微信图片_20250425101656.jpg

一、川腔川韵 坚守传统川剧的精髓

    新编川剧《丁宝桢》从声腔音乐设计到戏曲程式表演再到虚实相生的舞美创意,都完整保留了传统川剧艺术的原汁原味,并在传承守正的基础上结合当代观众的艺术审美特点加以创新。

    该剧采用川剧最具特色的高腔帮打唱相结合的声腔形式来呈现剧情刻画人物。领衔主演王超嗓音高亢清亮,在剧中多段高腔唱段慷慨激昂、荡气回肠,将丁宝桢刚正廉洁、不畏权贵、激流勇进的舞台艺术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联袂主演王玉梅嗓音圆润甜美,剧中多处悠扬婉转、优美动听的高腔唱段,成功塑造出一位聪明贤惠、优雅大气而又知书达理的丁夫人形象。

     在该剧的开场,由川剧大靠武生来扮演的“桢楠树”巍然屹立在舞台中央,它既是都江堰百姓心中的护堰神树,又是丁宝桢人格的象征,此处借用川剧大靠武生的形象,把丁宝桢的内心情感和人物品格做了意象化的表达。传统川剧的“一桌二椅”或是“海水江崖红日”的官服纹样等,都在写意诗化、空台唯美的舞美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这样的川剧舞台既传统简约又不失现代感,还避免了不必要的“大制作”。

微信图片_20250425101648.jpg

二、多面立体 人物形象鲜活生动

    新编川剧《丁宝桢》聚焦在丁宝桢主政四川大修都江堰这一被后人广泛传颂的事件上,同时又围绕该事件发生的多个精彩纷呈故事,刻画出一个多面立体、鲜活生动的丁宝桢。

    在开场守护“护堰神树”中,他不畏官二代的骄横跋扈,从“一品大元上枷锁”中体验百姓的疾苦;他面对官场的明争暗斗,悲愤地发出“做事更比蜀道难,水患不及人患烈”的强烈抨击;他为夫人钟春兰打包带回花生米炒鸡丁,在厨房就地取材烹饪出美味川菜宫保鸡丁,如此等等,多面立体、鲜活生动地刻画出浩然正气而又极富烟火气息的丁宝桢。

    在黎民百姓眼里他是“为官如斯、护佑苍生”的好官;在夫人钟春兰心中他是“一个干干净净、快快乐乐、长不大的老儿男”;对儿子丁体成来说,他又是清廉刚正值得学习的好榜样、好父亲;在官场他又是一股难得的“清流”,被称为“国之宝桢”。

微信图片_20250425101701.jpg

三、匠心打磨 精心呈现廉洁勤政画卷

    新编川剧《丁宝桢》凝聚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廉政历史智慧。在首轮巡演23场后,该剧主创演职人员认真吸纳总结专家学者和观众在剧目文化高度、思想深度、演出效果及文史资料等方面的建议,利用演出间隙不断完善剧本和表演,反复多次开展集中排练不断匠心打磨提升,旨在为观众精心呈现一幅廉洁勤政的壮美画卷,让清廉文化浸润心田。

    今年4月16日,经过匠心打磨提升改版后的川剧《丁宝桢》在成都大学成都东盟艺术中心大剧场正式亮相。打磨提升后的川剧《丁宝桢》,演出时长精简压缩至两个小时,观感更紧凑流畅。经过打磨提升,大到人物的表演动作台词,小到化妆造型和服饰设计都更加完美更具艺术感染力,比如丁宝桢夫人钟春兰的服饰由紫色改为粉色,更加突出人物优雅柔美的形象特质。

    在当下舞台艺术领域,常常出现这样令观众吐槽不断的现象:斥巨资打造的剧目,仅上演寥寥几场便被束之高阁;随着新剧目的不断推出,就出现了“猴子掰包谷” 式的创作倾向:演一部“扔”一部,最终没能留下多少精品力作。一部优秀的舞台剧目,就应该像川剧《丁宝桢》这样秉持“匠心打磨、精益求精”的理念,通过以演促改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让长期主义在舞台艺术创作中落地生根,历经精雕细琢、深度打磨提升,让剧目不断走向成熟,最终成为观众心中的经典。

微信图片_20250425101706.jpg

四、家风家训 启迪家风建设意义深远

    家风家训自古以来都影响着家庭、社会、民族的风气和兴衰! 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修齐治平”,也强调个人修养、家风家训、家庭管理和国家治理、天下安定有着层层递进的关系。家风家训犹如和风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川剧《丁宝桢》绘就的清廉画卷,不仅包含丁宝桢为官清正廉明,更包含丁氏家族清清白白的家风家训。他在儿子丁体成询问如何处理官员们送来的行贿信件和银票时,假意说出“飞到嘴边的肥肉不吃白不吃”来考验儿子,丁体成义正词严地说出“爹,你咋个一下就变了”,母亲钟春兰赶紧搬出丁氏家训中的“家属不得干预公务”来劝阻儿子,丁体成却情不自禁地唱到:丁氏家训,小五自幼蒙教训,字字句句记在心。

    随后父子二人不约而同唱出丁氏家训:做事莫贪占,作官先做人,官贪百姓苦,官怠害黎民,官清民有幸,官正民福音。宁叫家中无米锅生锈,不收贿赂一分文。最终丁宝桢一句“丁体成、丁小五,你……你长大了”,剧情至此得到反转,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丁宝桢在考验儿子,丁氏家训的教育成果得到了充分验证。

    丁氏家风家训不仅融入丁氏后人的血脉,更对当今社会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借鉴。笔者愚见,川剧《丁宝桢》在呈现家风家训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在《丁文诚公家信》中挖掘丁宝桢关于修身治家、为官做事等方面的经典话语来进行艺术化再现,为当代人加强修身自律、建设家风和为人处世、干事创业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历史智慧和思想启迪。

川剧《丁宝桢》一剧运用川剧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向观众塑造出多面立体鲜活的“国之宝桢”形象,在川剧舞台呈现出一副冰清玉洁的清廉画卷,让观众潜移默化地受到丁宝桢家国情怀、崇高品格的感染和熏陶。无论是从艺术性、思想性,还是从观赏性、趣味性看,川剧《丁宝桢》都是一部难得的精品佳作。

 

文章经授权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川腔川韵演绎多面宝桢 匠心独运绘就清廉画卷

                      ——评新编川剧《丁宝桢》

 

作者:韦刚

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丁宝桢,晚清名臣,一生为官清廉、爱国爱民、造福桑梓,其人其事早已载入史册、流传民间,令后世称颂敬仰,他发明的川菜宫保鸡丁更是家喻户晓、名扬海外。继2023年电视剧《丁宝桢》推出后,去年新编川剧《丁宝桢》和话剧《苍生为念》先后首演,瞬时在观众中掀起了一场“丁宝桢热”。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倾力打造的新编川剧《丁宝桢》,自去年11月15日在成都金沙演艺中心首演至今,已经在川渝地区巡演27场,收获各方好评和肯定。丁宝桢一生清廉为民、清白传家,任职四川总督十年,与巴山蜀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新编川剧《丁宝桢》用巴蜀最具地域特色的川腔川韵来演绎多面鲜活的丁宝桢人物形象,更能唤起川渝两地人民文化根脉中的共同记忆和情感共鸣。

微信图片_20250425101656.jpg

一、川腔川韵 坚守传统川剧的精髓

    新编川剧《丁宝桢》从声腔音乐设计到戏曲程式表演再到虚实相生的舞美创意,都完整保留了传统川剧艺术的原汁原味,并在传承守正的基础上结合当代观众的艺术审美特点加以创新。

    该剧采用川剧最具特色的高腔帮打唱相结合的声腔形式来呈现剧情刻画人物。领衔主演王超嗓音高亢清亮,在剧中多段高腔唱段慷慨激昂、荡气回肠,将丁宝桢刚正廉洁、不畏权贵、激流勇进的舞台艺术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联袂主演王玉梅嗓音圆润甜美,剧中多处悠扬婉转、优美动听的高腔唱段,成功塑造出一位聪明贤惠、优雅大气而又知书达理的丁夫人形象。

     在该剧的开场,由川剧大靠武生来扮演的“桢楠树”巍然屹立在舞台中央,它既是都江堰百姓心中的护堰神树,又是丁宝桢人格的象征,此处借用川剧大靠武生的形象,把丁宝桢的内心情感和人物品格做了意象化的表达。传统川剧的“一桌二椅”或是“海水江崖红日”的官服纹样等,都在写意诗化、空台唯美的舞美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这样的川剧舞台既传统简约又不失现代感,还避免了不必要的“大制作”。

微信图片_20250425101648.jpg

二、多面立体 人物形象鲜活生动

    新编川剧《丁宝桢》聚焦在丁宝桢主政四川大修都江堰这一被后人广泛传颂的事件上,同时又围绕该事件发生的多个精彩纷呈故事,刻画出一个多面立体、鲜活生动的丁宝桢。

    在开场守护“护堰神树”中,他不畏官二代的骄横跋扈,从“一品大元上枷锁”中体验百姓的疾苦;他面对官场的明争暗斗,悲愤地发出“做事更比蜀道难,水患不及人患烈”的强烈抨击;他为夫人钟春兰打包带回花生米炒鸡丁,在厨房就地取材烹饪出美味川菜宫保鸡丁,如此等等,多面立体、鲜活生动地刻画出浩然正气而又极富烟火气息的丁宝桢。

    在黎民百姓眼里他是“为官如斯、护佑苍生”的好官;在夫人钟春兰心中他是“一个干干净净、快快乐乐、长不大的老儿男”;对儿子丁体成来说,他又是清廉刚正值得学习的好榜样、好父亲;在官场他又是一股难得的“清流”,被称为“国之宝桢”。

微信图片_20250425101701.jpg

三、匠心打磨 精心呈现廉洁勤政画卷

    新编川剧《丁宝桢》凝聚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廉政历史智慧。在首轮巡演23场后,该剧主创演职人员认真吸纳总结专家学者和观众在剧目文化高度、思想深度、演出效果及文史资料等方面的建议,利用演出间隙不断完善剧本和表演,反复多次开展集中排练不断匠心打磨提升,旨在为观众精心呈现一幅廉洁勤政的壮美画卷,让清廉文化浸润心田。

    今年4月16日,经过匠心打磨提升改版后的川剧《丁宝桢》在成都大学成都东盟艺术中心大剧场正式亮相。打磨提升后的川剧《丁宝桢》,演出时长精简压缩至两个小时,观感更紧凑流畅。经过打磨提升,大到人物的表演动作台词,小到化妆造型和服饰设计都更加完美更具艺术感染力,比如丁宝桢夫人钟春兰的服饰由紫色改为粉色,更加突出人物优雅柔美的形象特质。

    在当下舞台艺术领域,常常出现这样令观众吐槽不断的现象:斥巨资打造的剧目,仅上演寥寥几场便被束之高阁;随着新剧目的不断推出,就出现了“猴子掰包谷” 式的创作倾向:演一部“扔”一部,最终没能留下多少精品力作。一部优秀的舞台剧目,就应该像川剧《丁宝桢》这样秉持“匠心打磨、精益求精”的理念,通过以演促改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让长期主义在舞台艺术创作中落地生根,历经精雕细琢、深度打磨提升,让剧目不断走向成熟,最终成为观众心中的经典。

微信图片_20250425101706.jpg

四、家风家训 启迪家风建设意义深远

    家风家训自古以来都影响着家庭、社会、民族的风气和兴衰! 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修齐治平”,也强调个人修养、家风家训、家庭管理和国家治理、天下安定有着层层递进的关系。家风家训犹如和风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川剧《丁宝桢》绘就的清廉画卷,不仅包含丁宝桢为官清正廉明,更包含丁氏家族清清白白的家风家训。他在儿子丁体成询问如何处理官员们送来的行贿信件和银票时,假意说出“飞到嘴边的肥肉不吃白不吃”来考验儿子,丁体成义正词严地说出“爹,你咋个一下就变了”,母亲钟春兰赶紧搬出丁氏家训中的“家属不得干预公务”来劝阻儿子,丁体成却情不自禁地唱到:丁氏家训,小五自幼蒙教训,字字句句记在心。

    随后父子二人不约而同唱出丁氏家训:做事莫贪占,作官先做人,官贪百姓苦,官怠害黎民,官清民有幸,官正民福音。宁叫家中无米锅生锈,不收贿赂一分文。最终丁宝桢一句“丁体成、丁小五,你……你长大了”,剧情至此得到反转,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丁宝桢在考验儿子,丁氏家训的教育成果得到了充分验证。

    丁氏家风家训不仅融入丁氏后人的血脉,更对当今社会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借鉴。笔者愚见,川剧《丁宝桢》在呈现家风家训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在《丁文诚公家信》中挖掘丁宝桢关于修身治家、为官做事等方面的经典话语来进行艺术化再现,为当代人加强修身自律、建设家风和为人处世、干事创业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历史智慧和思想启迪。

川剧《丁宝桢》一剧运用川剧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向观众塑造出多面立体鲜活的“国之宝桢”形象,在川剧舞台呈现出一副冰清玉洁的清廉画卷,让观众潜移默化地受到丁宝桢家国情怀、崇高品格的感染和熏陶。无论是从艺术性、思想性,还是从观赏性、趣味性看,川剧《丁宝桢》都是一部难得的精品佳作。

 

文章经授权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四川省剧目工作室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