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官网
首页 剧本创作 赛事活动 国家艺术基金 四川艺术基金 文艺评论 人才服务 《戏剧家》 优秀剧本 政策指导
党建园地
张建蓉:将个人爱好与伟大事业联系, 活成一束光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11-11    点击:45

“戏剧文化对于构建人类精神世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塑造人类未来,负有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近日,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原主任张建蓉在成都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一名戏剧人,将个人爱好与伟大事业相联系,将使个体生命具有价值,在与事业相伴相生中获得最大限度的生命成长,“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张建蓉.jpg


张建蓉接受采访。邱川浩 摄


年过七旬的张建蓉,一袭白裙,神采奕奕,深情回忆起自己在四川省剧目工作室的点点滴滴。


张建蓉说,她经历了四川省剧目工作室的重大变革,亦见证了四川戏剧创作的繁荣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四川省剧目工作室面临新开拓。她任职期间,进一步明确了单位职能:强化、补充、完善对四川省的戏剧创作的“领导、指导、辅导、服务”职能,实现对全省戏剧创作的政府管理。


张建蓉1.jpg


日常生活中,张建蓉喜爱书法。受访者供图


“还有一个重要变革,是成立四川省艺术创作中心,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她回忆,该中心成立后,以“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大人才观,聘请优秀的戏剧创作者为特约创作员,实施签约重点作者和作品制度。同时聘请优秀的戏剧理论专家为特约研究员,尤其是文化单位的退休老专家,如戏剧理论家张羽军等,群贤毕至、济济一堂,共谋“出人出戏出精品”大业,为四川省戏剧文化的承传和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历史应该记住他们。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纵横联系全省。一方面建立起纵向组织网络,与省内各地市管创作的职能部门上下贯通,协同谋划。另一方面建立起横向组织网络,以各地市创作办公室为主,联合艺术科处、剧协等部门合力,为当地“出人出戏出精品”提供智力支持。


  “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去着力,去奋斗。当大家都围绕‘出人出戏出精品’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我们就把‘文人相轻’变为‘文人相亲’,这是我们那些年成功的重要标识之一。”谈及那些峥嵘岁月,张建蓉很动容。


张建蓉2.jpg


年轻时的张建蓉。受访者供图


  “出人出戏出精品”,这是采访中张建蓉频频提及的词汇。她说,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在1993年就提出了“精品创作”,是国内较早提出这一概念的省份之一,她也相继发表了系列文章,《精品创作思考》《精品创作再思考》等,申报的文化部课题“精品创作中的政府管理职能”,被立项为重点课题,并以“优秀”等级结项。


  四川戏剧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这也是四川省剧目工作室的重要工作内容。张建蓉回忆,当年四川省剧目工作室的一大重心,正是“培养队伍,发现人才,培植作品”。尤其是固定一年两次四川省新创剧目研讨会,与基层相结合,与市州文化局联合举办,将全省各地市专业与业余作者经本地市筛选后报来的作品进行讨论,及时发现与培育好作品及创作人才。


  为了搭建“出人出戏出平台”的展示平台,四川省剧目工作室还相继主办、承办和参与了诸多展赛中的活动,如全国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剧目学术研讨会、首届中国川剧节的剧目学术研讨会、四川省新剧目调演、川剧调演中有关创作与研讨评审、四川省戏剧小品比赛、四川省戏剧小品作品比赛等。


张建蓉3.jpg


张建蓉书法作品展出。受访者供图


  谈及多年来与戏剧结缘的感悟,张建蓉感慨说,让她动容的是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同事们对戏剧的热爱和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她回忆,当年有一位老专家肖赛老师,历经磨难,但从不怨天尤人。“即使在命运残酷打击下,他仍然顽强生长,仍然在专业领域辛勤耕耘,仍然在孜孜不倦辅导新人,把自己的所有热情和才能,贡献给戏剧创作,非常让人感动”。

  

“戏剧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致力于促进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发展、塑造人类精神和灵魂的伟大事业。”于张建蓉而言,最大的感悟是,“生命的意义,要靠每个人自己去寻找。当戏剧人把生命融入到对真善美的追寻和弘扬中去的时候,当唤醒更多的人追求真善美的时候,文明的进程就推进了,戏剧人就成了一束光,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戏剧文化对于构建人类精神世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塑造人类未来,负有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近日,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原主任张建蓉在成都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一名戏剧人,将个人爱好与伟大事业相联系,将使个体生命具有价值,在与事业相伴相生中获得最大限度的生命成长,“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张建蓉.jpg


张建蓉接受采访。邱川浩 摄


年过七旬的张建蓉,一袭白裙,神采奕奕,深情回忆起自己在四川省剧目工作室的点点滴滴。


张建蓉说,她经历了四川省剧目工作室的重大变革,亦见证了四川戏剧创作的繁荣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四川省剧目工作室面临新开拓。她任职期间,进一步明确了单位职能:强化、补充、完善对四川省的戏剧创作的“领导、指导、辅导、服务”职能,实现对全省戏剧创作的政府管理。


张建蓉1.jpg


日常生活中,张建蓉喜爱书法。受访者供图


“还有一个重要变革,是成立四川省艺术创作中心,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她回忆,该中心成立后,以“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大人才观,聘请优秀的戏剧创作者为特约创作员,实施签约重点作者和作品制度。同时聘请优秀的戏剧理论专家为特约研究员,尤其是文化单位的退休老专家,如戏剧理论家张羽军等,群贤毕至、济济一堂,共谋“出人出戏出精品”大业,为四川省戏剧文化的承传和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历史应该记住他们。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纵横联系全省。一方面建立起纵向组织网络,与省内各地市管创作的职能部门上下贯通,协同谋划。另一方面建立起横向组织网络,以各地市创作办公室为主,联合艺术科处、剧协等部门合力,为当地“出人出戏出精品”提供智力支持。


  “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去着力,去奋斗。当大家都围绕‘出人出戏出精品’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我们就把‘文人相轻’变为‘文人相亲’,这是我们那些年成功的重要标识之一。”谈及那些峥嵘岁月,张建蓉很动容。


张建蓉2.jpg


年轻时的张建蓉。受访者供图


  “出人出戏出精品”,这是采访中张建蓉频频提及的词汇。她说,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在1993年就提出了“精品创作”,是国内较早提出这一概念的省份之一,她也相继发表了系列文章,《精品创作思考》《精品创作再思考》等,申报的文化部课题“精品创作中的政府管理职能”,被立项为重点课题,并以“优秀”等级结项。


  四川戏剧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这也是四川省剧目工作室的重要工作内容。张建蓉回忆,当年四川省剧目工作室的一大重心,正是“培养队伍,发现人才,培植作品”。尤其是固定一年两次四川省新创剧目研讨会,与基层相结合,与市州文化局联合举办,将全省各地市专业与业余作者经本地市筛选后报来的作品进行讨论,及时发现与培育好作品及创作人才。


  为了搭建“出人出戏出平台”的展示平台,四川省剧目工作室还相继主办、承办和参与了诸多展赛中的活动,如全国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剧目学术研讨会、首届中国川剧节的剧目学术研讨会、四川省新剧目调演、川剧调演中有关创作与研讨评审、四川省戏剧小品比赛、四川省戏剧小品作品比赛等。


张建蓉3.jpg


张建蓉书法作品展出。受访者供图


  谈及多年来与戏剧结缘的感悟,张建蓉感慨说,让她动容的是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同事们对戏剧的热爱和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她回忆,当年有一位老专家肖赛老师,历经磨难,但从不怨天尤人。“即使在命运残酷打击下,他仍然顽强生长,仍然在专业领域辛勤耕耘,仍然在孜孜不倦辅导新人,把自己的所有热情和才能,贡献给戏剧创作,非常让人感动”。

  

“戏剧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致力于促进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发展、塑造人类精神和灵魂的伟大事业。”于张建蓉而言,最大的感悟是,“生命的意义,要靠每个人自己去寻找。当戏剧人把生命融入到对真善美的追寻和弘扬中去的时候,当唤醒更多的人追求真善美的时候,文明的进程就推进了,戏剧人就成了一束光,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编辑:四川省剧目工作室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