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官网
首页 剧本创作 赛事活动 国家艺术基金 四川艺术基金 文艺评论 人才服务 《戏剧家》 优秀剧本 政策指导
党建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要闻
激发乡村文化动能 全省乡村文化建设公共服务现场交流活动在资阳举行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4-09-04    点击:76

9月2日至3日,全省乡村文化建设公共服务现场交流活动在资阳举行,总结全省上半年“乡村文化建设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

绘就乡村文化新面貌

硬件支撑和软件填充更为扎实

会议期间,来自全省各市州文旅系统的负责人、文化馆参会代表等步入村子里的文化小院、坝子、展厅等处,实地了解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乡村文化建设案例,并观摩资阳市“天府百姓大舞台·才艺大比拼”的文艺展演。在交流分享的会场,多名代表着眼乡村文化建设分享经验和成效,解读从乡土文化中生长出来的硕果的培育之路,进一步为四川的乡村文化建设凝聚合力。

会上分享了四川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最新数据成效:全省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4个、示范项目8个;拥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62个、“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40个;平均每年开展戏曲进乡村1.4万余场次。

会议强调,乡村文化建设对于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推动乡村振兴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从全省来看,市县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室实现全覆盖,初步形成了以省级为龙头、市级为骨干、县级为枢纽、乡镇(街道)为支点、村(社区)为网点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丰富基层品牌文化活动

文旅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

在下半年的行动部署上,今年四川原创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天府百姓大舞台”成为重要抓手。“天府百姓大舞台”为民间艺术提供“秀出来”的阵地,把话筒和舞台都交给群众。

会议明确,今年四川从全省五大片区遴选出邛崃市、盐亭县、天全县、隆昌市、仪陇县、米易县等6个县(市、区),开展12场(次)以上片区汇演活动,并遴选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参加全国“百团汇演”和中国民间艺术节活动,帮助乡村文化能人迈向更大的舞台。


按照全省“乡村文化建设年”总体安排,会议也对四川下半年重点活动进行了部署。下半年四川还将承办全国“四季村晚”秋季、冬季示范展示活动,其中,全国“四季村晚”冬季主场活动将在米易县举办,承办第九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全国“和美乡村”文化旅游推介活动等全国性文化活动。参会代表也在交流分享环节分享了各地的原创活动组织情况,结合中秋、国庆等节点,四川也将为群众带来更丰富的文化活动。


立足乡村资源,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脚步将加快。会议指出,四川将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乡村文化旅游服务中心,提供乡村旅游、乡土文化展示展览、宣传推介等服务,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文化和旅游品牌。同时,深度挖掘全省各地四季特色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开展四川乡村文化旅游四季推介活动,围绕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文化传承、消费集聚等主题,策划开发新形态的文旅产品。

抓好文化阵地和文化人才

激发乡村文化更大活力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目前,乡村公共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发展不平衡。部分偏远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较少的村民阅览室以及村民活动中心等利用率不高。在人才使用上,乡村文化能人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乡村文化人才发现培育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

为破解上述难题,会上明确,四川将积极探索行得通、做得实、长期管用的本土乡村文化建设制度机制,其中首要的机制便是阵地效益发挥机制。四川将探索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管、用分离,提高使用效率,因地制宜与当地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相互融合,为当地老百姓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激发文化人才的活力上,四川一方面将健全市、县专业人才下沉机制,常态化引导专业人才下沉镇村,对基层开展现场文化辅导培训,以职称评定、提拔使用等激励手段,形成专业人才动态使用机制。

另一方面,民间的乡村文化活动队伍尤其是带头人将得到更大的支持。有热心肠、有文化情怀、有组织能力的牵头人将在资金、文化资源,专业培训、荣誉宣传等方面得到配套扶持,为乡村文化活动的持续性和常态化提供有力保障。


9月2日至3日,全省乡村文化建设公共服务现场交流活动在资阳举行,总结全省上半年“乡村文化建设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

绘就乡村文化新面貌

硬件支撑和软件填充更为扎实

会议期间,来自全省各市州文旅系统的负责人、文化馆参会代表等步入村子里的文化小院、坝子、展厅等处,实地了解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乡村文化建设案例,并观摩资阳市“天府百姓大舞台·才艺大比拼”的文艺展演。在交流分享的会场,多名代表着眼乡村文化建设分享经验和成效,解读从乡土文化中生长出来的硕果的培育之路,进一步为四川的乡村文化建设凝聚合力。

会上分享了四川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最新数据成效:全省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4个、示范项目8个;拥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62个、“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40个;平均每年开展戏曲进乡村1.4万余场次。

会议强调,乡村文化建设对于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推动乡村振兴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从全省来看,市县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室实现全覆盖,初步形成了以省级为龙头、市级为骨干、县级为枢纽、乡镇(街道)为支点、村(社区)为网点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丰富基层品牌文化活动

文旅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

在下半年的行动部署上,今年四川原创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天府百姓大舞台”成为重要抓手。“天府百姓大舞台”为民间艺术提供“秀出来”的阵地,把话筒和舞台都交给群众。

会议明确,今年四川从全省五大片区遴选出邛崃市、盐亭县、天全县、隆昌市、仪陇县、米易县等6个县(市、区),开展12场(次)以上片区汇演活动,并遴选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参加全国“百团汇演”和中国民间艺术节活动,帮助乡村文化能人迈向更大的舞台。


按照全省“乡村文化建设年”总体安排,会议也对四川下半年重点活动进行了部署。下半年四川还将承办全国“四季村晚”秋季、冬季示范展示活动,其中,全国“四季村晚”冬季主场活动将在米易县举办,承办第九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全国“和美乡村”文化旅游推介活动等全国性文化活动。参会代表也在交流分享环节分享了各地的原创活动组织情况,结合中秋、国庆等节点,四川也将为群众带来更丰富的文化活动。


立足乡村资源,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脚步将加快。会议指出,四川将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乡村文化旅游服务中心,提供乡村旅游、乡土文化展示展览、宣传推介等服务,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文化和旅游品牌。同时,深度挖掘全省各地四季特色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开展四川乡村文化旅游四季推介活动,围绕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文化传承、消费集聚等主题,策划开发新形态的文旅产品。

抓好文化阵地和文化人才

激发乡村文化更大活力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目前,乡村公共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发展不平衡。部分偏远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较少的村民阅览室以及村民活动中心等利用率不高。在人才使用上,乡村文化能人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乡村文化人才发现培育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

为破解上述难题,会上明确,四川将积极探索行得通、做得实、长期管用的本土乡村文化建设制度机制,其中首要的机制便是阵地效益发挥机制。四川将探索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管、用分离,提高使用效率,因地制宜与当地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相互融合,为当地老百姓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激发文化人才的活力上,四川一方面将健全市、县专业人才下沉机制,常态化引导专业人才下沉镇村,对基层开展现场文化辅导培训,以职称评定、提拔使用等激励手段,形成专业人才动态使用机制。

另一方面,民间的乡村文化活动队伍尤其是带头人将得到更大的支持。有热心肠、有文化情怀、有组织能力的牵头人将在资金、文化资源,专业培训、荣誉宣传等方面得到配套扶持,为乡村文化活动的持续性和常态化提供有力保障。


编辑:四川省剧目工作室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