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官网
首页 剧本创作 赛事活动 国家艺术基金 四川艺术基金 文艺评论 人才服务 《戏剧家》 优秀剧本 政策指导
党建园地
吴瑕:在传承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4-11-27    点击:39

无论是戏剧还是曲艺,如何在传承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让新作品既能吸引现代观众的注意,又能保留传统艺术的精髓,一直是从业者们不断探讨的话题。”近日,四川扬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吴瑕讲述了自己在传承发展这项传统艺术中的思考和实践,“这里边有很多细节性的工作要去做,需要每一代人都付出心血。”


吴瑕1.jpg


吴瑕接受采访。邱川浩 摄


  四川扬琴,是四川省的地方传统曲艺说唱艺术代表性曲种之一,因采用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坐地传情”是四川扬琴的一大特色,其指扬琴演唱者坐着表演,仅通过声音来讲述故事,表现人物,传递情感。2008年,四川扬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吴瑕师承四川扬琴演唱艺术家徐述,是四川扬琴“德派”第三代传承人。2005年进入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工作,先后获得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四川文华表演奖等奖项。


  在吴瑕看来,创新是必然的,但传承人必须对自己传承的曲种有足够的理解和认知,对当下的审美和未来的方向做出一定的判断。对传统形式和结构的形成有合理的解释和判断,再通过这些做一些符合时代需求的调整。“我师爷那辈,曲子是靠他们一点点写出来的,今天观众听着觉得这段不舒服,于是就改改,通过不断地调整,直至得到观众的认可。”


吴瑕2.jpg


吴瑕。受访者供图


  “所谓‘创新’,是基于时代变了,表演的条件变了,从而做一些优化,而非从根本上改变。”吴瑕回忆说,“师爷那辈,演出场所、演出人员基本上是固定的。表演通常是‘五方人’坐唱,舞台上五人各持一种乐器,中间是扬琴,旁边鼓板,这边三弦,后面京胡、二胡,五个人既是乐师,又是演唱者。”


  “曾经,四川扬琴没有女角,而且演员是不扮装的,可能5名男演员穿一件大褂就登台了。”吴瑕表示,经过传承和发展,如今的四川扬琴不仅有了女角,有些曲目还需要身段上的表达,加之现代化的舞台舞美技术,让“坐地传情”的四川扬琴做到了“实景传情”。


  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综合素质比较强的演员,这是吴瑕的目标。她表示,四川扬琴虽然每年都有新作品,但能够成为经典的太少了。本着传承发扬这项传统技艺、创作出经典作品的信念,近些年,吴瑕走访探寻了许多地方,寻找创作灵感。在选中一个题材后,她会花很多功夫查询资料,做好前期功课,然后一点点把曲子打造出来。“宁肯精不求多,这是我在创作上的宗旨。”吴瑕说。


吴瑕3.jpg


吴瑕。受访者供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几年,吴瑕创作的四川扬琴作品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以《山海经》神话故事取材的《山海巴蛇》在四川省第六届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比赛中获奖;以诗人陆游古诗《岳池农家》为背景的《南浦月》,成功入围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讲述蜀郡守李冰带领民众修筑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李冰治水》,获得了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提名……


  除了曲艺创作,近年来,吴瑕将许多精力投入到了四川扬琴的传承推广中。为平衡传统和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她对传统曲目进行改进,将原本几十分钟的剧情浓缩成为几分钟的演出。为了推广四川扬琴,从2013年开始,吴瑕就坚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同时,她还致力于参加非遗公益演出,每年还在四川各地市州文化馆及高校开展数场“非遗专题讲座”。


  吴瑕表示,虽然自己做了很多四川扬琴的普及教育工作,但想将这项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发扬,最好还是以师带徒的形式。“未来主要方向是为地方文化馆培养人才。因为首先这些演员有一定基础,而且能一直在文化馆工作,为技艺传承和当地文化事业发展都能作出贡献。”


  谈及收徒的计划,吴瑕表示,这跟创作宗旨一样,求精不求多,学生首先一定是品行端正的,其次再是专业能力的要求。“四川扬琴伴随了我一生,不单是工作、事业,作为传承人,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一定要把这一行好好地传承下去。”吴瑕说道。


无论是戏剧还是曲艺,如何在传承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让新作品既能吸引现代观众的注意,又能保留传统艺术的精髓,一直是从业者们不断探讨的话题。”近日,四川扬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吴瑕讲述了自己在传承发展这项传统艺术中的思考和实践,“这里边有很多细节性的工作要去做,需要每一代人都付出心血。”


吴瑕1.jpg


吴瑕接受采访。邱川浩 摄


  四川扬琴,是四川省的地方传统曲艺说唱艺术代表性曲种之一,因采用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坐地传情”是四川扬琴的一大特色,其指扬琴演唱者坐着表演,仅通过声音来讲述故事,表现人物,传递情感。2008年,四川扬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吴瑕师承四川扬琴演唱艺术家徐述,是四川扬琴“德派”第三代传承人。2005年进入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工作,先后获得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四川文华表演奖等奖项。


  在吴瑕看来,创新是必然的,但传承人必须对自己传承的曲种有足够的理解和认知,对当下的审美和未来的方向做出一定的判断。对传统形式和结构的形成有合理的解释和判断,再通过这些做一些符合时代需求的调整。“我师爷那辈,曲子是靠他们一点点写出来的,今天观众听着觉得这段不舒服,于是就改改,通过不断地调整,直至得到观众的认可。”


吴瑕2.jpg


吴瑕。受访者供图


  “所谓‘创新’,是基于时代变了,表演的条件变了,从而做一些优化,而非从根本上改变。”吴瑕回忆说,“师爷那辈,演出场所、演出人员基本上是固定的。表演通常是‘五方人’坐唱,舞台上五人各持一种乐器,中间是扬琴,旁边鼓板,这边三弦,后面京胡、二胡,五个人既是乐师,又是演唱者。”


  “曾经,四川扬琴没有女角,而且演员是不扮装的,可能5名男演员穿一件大褂就登台了。”吴瑕表示,经过传承和发展,如今的四川扬琴不仅有了女角,有些曲目还需要身段上的表达,加之现代化的舞台舞美技术,让“坐地传情”的四川扬琴做到了“实景传情”。


  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综合素质比较强的演员,这是吴瑕的目标。她表示,四川扬琴虽然每年都有新作品,但能够成为经典的太少了。本着传承发扬这项传统技艺、创作出经典作品的信念,近些年,吴瑕走访探寻了许多地方,寻找创作灵感。在选中一个题材后,她会花很多功夫查询资料,做好前期功课,然后一点点把曲子打造出来。“宁肯精不求多,这是我在创作上的宗旨。”吴瑕说。


吴瑕3.jpg


吴瑕。受访者供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几年,吴瑕创作的四川扬琴作品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以《山海经》神话故事取材的《山海巴蛇》在四川省第六届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比赛中获奖;以诗人陆游古诗《岳池农家》为背景的《南浦月》,成功入围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讲述蜀郡守李冰带领民众修筑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李冰治水》,获得了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提名……


  除了曲艺创作,近年来,吴瑕将许多精力投入到了四川扬琴的传承推广中。为平衡传统和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她对传统曲目进行改进,将原本几十分钟的剧情浓缩成为几分钟的演出。为了推广四川扬琴,从2013年开始,吴瑕就坚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同时,她还致力于参加非遗公益演出,每年还在四川各地市州文化馆及高校开展数场“非遗专题讲座”。


  吴瑕表示,虽然自己做了很多四川扬琴的普及教育工作,但想将这项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发扬,最好还是以师带徒的形式。“未来主要方向是为地方文化馆培养人才。因为首先这些演员有一定基础,而且能一直在文化馆工作,为技艺传承和当地文化事业发展都能作出贡献。”


  谈及收徒的计划,吴瑕表示,这跟创作宗旨一样,求精不求多,学生首先一定是品行端正的,其次再是专业能力的要求。“四川扬琴伴随了我一生,不单是工作、事业,作为传承人,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一定要把这一行好好地传承下去。”吴瑕说道。


编辑:四川省剧目工作室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 2002-2023 蜀ICP备11024876号-1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