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艺术创作促进中心(四川省艺术基金中心)官网
首页 剧本创作 赛事活动 国家艺术基金 四川艺术基金 文艺评论 人才服务 优秀剧本 政策指导
党建园地
市州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李馥均:军事元素与舞台美学的激情共振——评舞剧《第38任班长》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5-05-08    点击:17

军事元素与舞台美学的激情共振

               ——评舞剧《第38任班长》

作者:李馥均

四川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

 

 

由四川艺术基金资助,历时四年精心筹备,并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创排的首部“全男班”大型原创舞剧《第38任班长》,于2025年4月11日晚上在四川省绵阳市绵州剧院上演。

该剧以汶川地震为背景,将曾经发生过的社会真实题材转化为舞蹈艺术音符。通过舞蹈语言重构集体记忆与一种时代精神,特别是在叙事结构、肢体语言设计、角色塑造及舞台表现手法上均展现了较高的艺术创新性与思想深度,是一部具备军事硬核气质与人文温度的当代舞剧典范。

微信图片_20250508114004.png

 一、双时空与意象化并行表达

1. 双线交织的时空叙事

  一般舞台剧表演都以传统单线为叙事方法去演绎故事情节,而该剧摒弃传统单线叙事,通过“平行时空”手法,将主人公晨翔(原型程强)的少年经历与成年军旅生涯交织呈现。例如,少年晨翔目睹空降兵救灾的场景与成年后训练场景的切换,通过舞台空间的切割与音乐节奏的变化实现无缝衔接,如回忆与现实场景中“小降落伞”意象的反复出现,成为时空转换的视觉纽带。这种结构既强化了角色成长的心理层次,也隐喻了英雄精神的召唤传承。

2. 意象符号的舞蹈化运用

 在舞剧中,突出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道具信物选择非常重要,“小降落伞”作为核心意象贯穿全剧,既是少年梦想的具象载体,也是英雄精神的一种信仰象征。例如,晨翔在训练受挫时手握降落伞的独舞,通过肢体动作的不断变化,如蜷缩与舒展的对比,表现其内心挣扎与信念在内心深处重燃;而群舞中降落伞的集体抛接动作,却暗喻团队协作与使命必达在班里的传递。道具与动作的融合,将抽象精神转化为可视的舞蹈语言意象对话,深入人心,让人印象深刻。

微信图片_20250508113946.jpg

二、军事元素与舞台美学的完美融合

1. 群舞与独舞的对比表达

  舞剧中最具挑战性的舞蹈便是群舞通过舞蹈给观众的意象表达,剧中将军队训练、战术动作等转化为舞蹈语言,如队列行进以“行进踢踏舞”强化节奏感,匕首操练通过短促有力的肢体与汗水爆发展现力量,高空跳伞场景则以缓慢的空中悬浮动作与急速下坠的对比营造视觉张力。全男性演员阵容进一步凸显了军人的阳刚气质,群舞的整齐划一与独舞的个性化表达形成强烈对比,一下就刻画出军人的使命担当。

2. 情感张力的肢体表达

在舞台剧中有一个场景特别震撼人心,就是在高空跳伞训练时通过精准的肢体控制表达个人的复杂情绪,如晨翔为了克服恐高心理时,颤抖的双腿与反复跌倒爬起的动作设计,配合灯光渐暗与心跳音效,具象化心理恐惧;而战友间的打闹场景以诙谐活泼的“披被装变幻出的舞狮”等动作,消解了军旅题材的严肃古板,展现出了军人也有人性温度与情感表达。舞蹈动作兼具功能性与象征性,如叠被子的仪式化动作,既是日常生活的再现,也暗示军人黄继光班级的一代又一代的精神传承。

微信图片_20250508120552.png

 三、多媒介与叙事的创新结合

1. 光影与音乐的共构

在剧中灯光设计也是一大亮点,如强化情感层次时:冷色调投射训练严苛,暖光渲染战友情谊;多媒体投影中如旋涡状背景与角色独舞的结合,时而表达内心矛盾冲突,时而又能表达一种自我认同融合。在背景音乐方面:小号象征军人坚毅,木管与钢琴表现少年纯真,混音技术放大又突出了情感冲击,如训练场景中军鼓节奏与弦乐渐强的叠加,营造出紧张压迫感与突破感,这里面有军人的命令如山似海,也有军人整齐划一的前进与不服输的磅礴气势。

2. 无台词叙事的完整性

 一位世界知名舞蹈家玛利亚曾经说过:“舞蹈是一种语言,无需言辞,即可传递情感和故事”。而《第38任班长》全剧无台词,依赖舞蹈动作与音乐、舞美的协同叙事却能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可见舞功功底的不凡。例如,晨翔与童年自我的对话通过镜像式双人舞呈现,肢体交叠与分离象征过去与现在的精神对话;空降兵群舞中,演员以肢体模拟机舱颠簸与跳伞动作,通过空间层次变化完成舞蹈的场景转换,让人大饱眼福。

四、文化价值与艺术突破性共振

1、 成长弧光的细腻刻画

晨翔的角色发展通过舞蹈动作的渐变体现:少年时期的轻盈跳跃转为成年后的沉稳步伐,独舞中从稚嫩到坚毅的肢体语言变化,映射其心理成熟。配角的塑造亦具层次,如班长严厉与温情的双重性格,通过训练时的刚性动作与探病时的轻柔手势对比呈现情绪化特点。

微信图片_20250508114008.png

2. 集体英雄主义的当代诠释

剧中避免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渲染,而是通过群舞展现军队的铿锵有力的团队力量。例如,空降兵救灾场景中,演员以叠罗汉式肢体组合模拟废墟救援,集体动作的协同创新又象征军民鱼水情深与大团结;而“黄继光班”床位的仪式化舞蹈,则通过代际传承的集体动作,巧妙地将个人的英雄精神升华为一种群体信仰。

3、立体性与时代性的完美塑造

将军旅生涯叙事从宏大历史转向个体成长,以平凡视角诠释当代的英雄精神;具有价值实验意义的双时空叙事与全男性舞者阵容挑战传统舞剧范式;同时在社会艺术表达意义上通过“程强”这一真实人物,连接灾难记忆与当代青年价值观,实现文化价值与艺术的同频共振。

总结而言,《第38任班长》通过舞蹈本体的创新表达与跨媒介协同的双时空表达,在多媒介与叙事的创新结合下,将军事元素与舞台美学的完美融合后激情共振,成功将军旅题材的刚性叙事转化为兼具美学深度与情感共鸣的舞台作品,为当代舞剧的宏大叙事的未来可能性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值得推荐学习。

 

 

文章经授权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军事元素与舞台美学的激情共振

               ——评舞剧《第38任班长》

作者:李馥均

四川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

 

 

由四川艺术基金资助,历时四年精心筹备,并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创排的首部“全男班”大型原创舞剧《第38任班长》,于2025年4月11日晚上在四川省绵阳市绵州剧院上演。

该剧以汶川地震为背景,将曾经发生过的社会真实题材转化为舞蹈艺术音符。通过舞蹈语言重构集体记忆与一种时代精神,特别是在叙事结构、肢体语言设计、角色塑造及舞台表现手法上均展现了较高的艺术创新性与思想深度,是一部具备军事硬核气质与人文温度的当代舞剧典范。

微信图片_20250508114004.png

 一、双时空与意象化并行表达

1. 双线交织的时空叙事

  一般舞台剧表演都以传统单线为叙事方法去演绎故事情节,而该剧摒弃传统单线叙事,通过“平行时空”手法,将主人公晨翔(原型程强)的少年经历与成年军旅生涯交织呈现。例如,少年晨翔目睹空降兵救灾的场景与成年后训练场景的切换,通过舞台空间的切割与音乐节奏的变化实现无缝衔接,如回忆与现实场景中“小降落伞”意象的反复出现,成为时空转换的视觉纽带。这种结构既强化了角色成长的心理层次,也隐喻了英雄精神的召唤传承。

2. 意象符号的舞蹈化运用

 在舞剧中,突出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道具信物选择非常重要,“小降落伞”作为核心意象贯穿全剧,既是少年梦想的具象载体,也是英雄精神的一种信仰象征。例如,晨翔在训练受挫时手握降落伞的独舞,通过肢体动作的不断变化,如蜷缩与舒展的对比,表现其内心挣扎与信念在内心深处重燃;而群舞中降落伞的集体抛接动作,却暗喻团队协作与使命必达在班里的传递。道具与动作的融合,将抽象精神转化为可视的舞蹈语言意象对话,深入人心,让人印象深刻。

微信图片_20250508113946.jpg

二、军事元素与舞台美学的完美融合

1. 群舞与独舞的对比表达

  舞剧中最具挑战性的舞蹈便是群舞通过舞蹈给观众的意象表达,剧中将军队训练、战术动作等转化为舞蹈语言,如队列行进以“行进踢踏舞”强化节奏感,匕首操练通过短促有力的肢体与汗水爆发展现力量,高空跳伞场景则以缓慢的空中悬浮动作与急速下坠的对比营造视觉张力。全男性演员阵容进一步凸显了军人的阳刚气质,群舞的整齐划一与独舞的个性化表达形成强烈对比,一下就刻画出军人的使命担当。

2. 情感张力的肢体表达

在舞台剧中有一个场景特别震撼人心,就是在高空跳伞训练时通过精准的肢体控制表达个人的复杂情绪,如晨翔为了克服恐高心理时,颤抖的双腿与反复跌倒爬起的动作设计,配合灯光渐暗与心跳音效,具象化心理恐惧;而战友间的打闹场景以诙谐活泼的“披被装变幻出的舞狮”等动作,消解了军旅题材的严肃古板,展现出了军人也有人性温度与情感表达。舞蹈动作兼具功能性与象征性,如叠被子的仪式化动作,既是日常生活的再现,也暗示军人黄继光班级的一代又一代的精神传承。

微信图片_20250508120552.png

 三、多媒介与叙事的创新结合

1. 光影与音乐的共构

在剧中灯光设计也是一大亮点,如强化情感层次时:冷色调投射训练严苛,暖光渲染战友情谊;多媒体投影中如旋涡状背景与角色独舞的结合,时而表达内心矛盾冲突,时而又能表达一种自我认同融合。在背景音乐方面:小号象征军人坚毅,木管与钢琴表现少年纯真,混音技术放大又突出了情感冲击,如训练场景中军鼓节奏与弦乐渐强的叠加,营造出紧张压迫感与突破感,这里面有军人的命令如山似海,也有军人整齐划一的前进与不服输的磅礴气势。

2. 无台词叙事的完整性

 一位世界知名舞蹈家玛利亚曾经说过:“舞蹈是一种语言,无需言辞,即可传递情感和故事”。而《第38任班长》全剧无台词,依赖舞蹈动作与音乐、舞美的协同叙事却能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可见舞功功底的不凡。例如,晨翔与童年自我的对话通过镜像式双人舞呈现,肢体交叠与分离象征过去与现在的精神对话;空降兵群舞中,演员以肢体模拟机舱颠簸与跳伞动作,通过空间层次变化完成舞蹈的场景转换,让人大饱眼福。

四、文化价值与艺术突破性共振

1、 成长弧光的细腻刻画

晨翔的角色发展通过舞蹈动作的渐变体现:少年时期的轻盈跳跃转为成年后的沉稳步伐,独舞中从稚嫩到坚毅的肢体语言变化,映射其心理成熟。配角的塑造亦具层次,如班长严厉与温情的双重性格,通过训练时的刚性动作与探病时的轻柔手势对比呈现情绪化特点。

微信图片_20250508114008.png

2. 集体英雄主义的当代诠释

剧中避免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渲染,而是通过群舞展现军队的铿锵有力的团队力量。例如,空降兵救灾场景中,演员以叠罗汉式肢体组合模拟废墟救援,集体动作的协同创新又象征军民鱼水情深与大团结;而“黄继光班”床位的仪式化舞蹈,则通过代际传承的集体动作,巧妙地将个人的英雄精神升华为一种群体信仰。

3、立体性与时代性的完美塑造

将军旅生涯叙事从宏大历史转向个体成长,以平凡视角诠释当代的英雄精神;具有价值实验意义的双时空叙事与全男性舞者阵容挑战传统舞剧范式;同时在社会艺术表达意义上通过“程强”这一真实人物,连接灾难记忆与当代青年价值观,实现文化价值与艺术的同频共振。

总结而言,《第38任班长》通过舞蹈本体的创新表达与跨媒介协同的双时空表达,在多媒介与叙事的创新结合下,将军事元素与舞台美学的完美融合后激情共振,成功将军旅题材的刚性叙事转化为兼具美学深度与情感共鸣的舞台作品,为当代舞剧的宏大叙事的未来可能性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值得推荐学习。

 

 

文章经授权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四川省剧目工作室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四川省艺术创作促进中心(四川省艺术基金中心) © 2002-2025 蜀ICP备1102487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

四川省艺术创作促进中心(四川省艺术基金中心)
© 2002-2025 蜀ICP备11024876号-1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南街21号附1号
联系电话:028-86122575
邮箱:jms8612@163.com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62号